上陵

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

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

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木兰为君棹,黄金错其间。

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

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

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

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登上诸陵但见景色何其美好,从陵上下来到达水边,水边的风何其清爽。
问仙人从哪里来,仙人回答说他来自水中央。
仙人出现时所乘的船极其豪华,桂木造成船,连系船用的绳索都是用青丝做成的。划船的船桨是用木兰做的,有黄金涂饰其间。
这时,只见水面上凤凰出现,众鸟随从,出现于山林中。
望去只见山林忽开忽合,连日月的光芒也被众鸟所遮蔽。
甘甜的泉水,光泽熠熠。
我不禁想象神的车盖形似灵芝,驾着龙,在天地间遨游。
甘露二年,铜池中生出芝草,吉祥之兆引得仙人也下来饮于此泉中,人们喝了此泉的水更是延年益寿。

注释

上陵何美美:登上上陵但见景色何其美好。
下津:指从陵上下来到达水边。
客:指仙人。
笮:竹子做的绳索,西南少数民族用以渡河。
这里指维系船的绳索。
木兰:树木名。
棹:划船的工具。
错:涂饰。
醴泉:甘甜的泉水。
古人以为是祥瑞。
蔚蔚:茂盛的样子。
甘露:汉宣帝年号。
芝生铜池中:古人以生出芝草为吉祥之兆。

鉴赏

这首汉代乐府诗《上陵》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壮丽的仙境景象,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

首句“上陵何美美”,以“美美”二字开篇,奠定了全诗的赞美基调,引出对仙境的向往与赞美。接着,“下津风以寒”一句,通过风的寒冷,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神秘的氛围,暗示着仙境的遥远与不可触及。

“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诗人通过对话的形式,揭示了仙境的来源,水中央的神秘之地,让人不禁遐想连篇。

接下来的几句“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木兰为君棹,黄金错其间”,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仙境中的交通工具描绘得既华美又充满奇幻色彩。桂树作为船只,青丝作为绳索,木兰作为桨,黄金镶嵌其间,展现出仙境的奢华与不凡。

“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两句,通过描绘飞禽的奇异形象,进一步丰富了仙境的生动画面,同时也暗示了仙境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则以动态的山林变化,强调了仙境的自由与超脱,仿佛时间在这里失去了意义,日月星辰也变得模糊不清。

“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这一段描述了仙境中的水源和交通工具,醴泉之水清澈明亮,芝草作为车辆,龙作为坐骑,展现了仙境的纯净与高贵,以及探索者的自由与无拘无束。

最后,“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以甘露和芝草的生长,象征着仙境的永恒与长寿,仙人降临,不仅带来了生命的延长,更增添了仙境的神圣与神秘。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想象和浪漫色彩的仙境世界,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与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106)

两汉乐府(汉)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将进酒

将进酒。乘大白。辨加哉。诗审搏。放故歌。心所作。

同阴气。诗悉索。使禹良工。观者苦。

形式: 乐府曲辞

君马黄

君马黄。臣马苍。二马同逐臣马良。

易之有騩蔡有赭。美人归以南。驾车驰马。

美人伤我心。佳人归以北。驾车驰马。佳人安终极。

形式: 乐府曲辞

芳树

芳树日月君乱如于风。芳树不上无心。温而鹄。

三而为行。临兰池。心中怀怅。心不可匡。目不可顾。

妒人之子愁杀人。君有它心。乐不可禁。王将何似。

如丝如鱼乎。悲矣。

形式: 乐府曲辞

雉子班

雉子班如此之于雉梁。无以吾翁孺雉子。

知得雉子高飞止。黄鹄飞之以千里。

王可思雄来飞从雌视子。

趋一雉雉子车大驾马滕被王送行所中。

尧羊飞从王孙行。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