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薛弁归河东

薛侯故乡处,五老峰西头。

归路秦树灭,到乡河水流。

看君马首去,满耳蝉声愁。

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

应过伯夷庙,为上关城楼。

楼上能相忆,西南指雍州。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在薛侯的家乡所在,位置就在五老峰的西边。
返回的路上,秦地的树木渐渐消失,到达乡村时,只见河水流淌。
望着你马匹前行的方向,耳边满是蝉鸣,心中充满离愁。
虽已呈献辞赋但仍未得到赏识,读书至今已有多少个春秋。
你应当会经过伯夷的庙宇,并登上那关城的楼阁。
在楼上你或许会想起我,向西南方向望去,那里是雍州。

注释

薛侯:指某一侯爵,此处代指诗人的朋友或尊称的对象。
五老峰:具体的地理位置,可能指代名山或有五座山峰的地方。
秦树:秦地的树木,秦泛指古代中国北方地区,这里特指返回路上的树木。
河水:流动的河水,象征时间的流逝或旅程的自然景观。
马首:马的头部,这里指引路的方向,比喻朋友离去的方向。
蝉声:蝉的叫声,常用来渲染离别的愁绪或夏末的氛围。
献赋:古代文人向帝王进献辞赋以求仕进的行为。
凡几秋:多少个秋天,用来形容时间的长久,即读书多年。
伯夷庙:纪念古代贤人伯夷的庙宇,伯夷以忠贞节义著称。
关城楼:边关的城楼,古代重要的防御建筑,也常作为登高望远的场所。
相忆:相互思念,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雍州:古地名,位于中国西部,这里泛指南归途中的一个方向或目的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离别时的场景,表达了对远去友人的思念和不舍。薛侯,即薛弁,是诗中的主人公,他即将回到他的故乡河东。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五老峰、秦树、河水等,将送别之情融入山水之中,营造出一种淡远而愁悒的情绪。

"归路秦树灭,到乡河水流。" 这两句表明薛弁即将踏上归途,而故乡的景物似乎也在迎接他的回归。"看君马首去,满耳蝉声愁。" 描述了朋友离别时的情景,蝉鸣的声音增添了一种凄清而惆怅的氛围。

"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自谦,同时也表达了对薛弁学业成就的关切。

最后两句 "应过伯夷庙,为上关城楼。楼上能相忆,西南指雍州。" 描述了一种空间上的超越,诗人通过物理空间的移动来强调内心的情感联系,即便是远离,也能在精神上相互思念。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一篇送别之作中的佳构。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送薛播擢第归河东

归去新战胜,盛名人共闻。

乡连渭川树,家近条山云。

夫子能好学,圣朝全用文。

弟兄负世誉,词赋超人群。

雨气醒别酒,城阴低暮曛。

遥知出关后,更有一终军。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陪群公龙冈寺泛舟

汉水天一色,寺楼波底看。

钟鸣长空夕,月出孤舟寒。

映酒见山火,隔帘闻夜滩。

紫鳞掣芳饵,红烛然金盘。

良友兴正惬,胜游情未阑。

此中堪倒载,须尽主人欢。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骊姬墓下作

骊姬北原上,闭骨已千秋。

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

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

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

蛾眉山月苦,蝉鬓野云愁。

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虢州送郑兴宗弟归扶风别庐

佐郡已三载,岂能长后时。

出关少亲友,赖汝常相随。

今旦忽言别,怆然俱泪垂。

平生沧洲意,独有青山知。

州县不敢说,云霄谁敢期。

因怀东溪老,最忆南峰缁。

为我多种药,还山应未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