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残雪板桥归路。的的玉人风度。拥袖障轻寒。

恣他看。闻道昔游如昨。添个洗红池阁。

掩冉压墙花。是谁家。

形式: 词牌: 昭君怨

鉴赏

这首《昭君怨》由清代诗人顾贞观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冬日归途中的景象,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残雪板桥归路”,开篇即以“残雪”、“板桥”勾勒出冬日归途的景象,雪后的板桥上,残留着薄薄的积雪,行人的足迹在雪地上留下清晰的痕迹,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的的玉人风度”,接着将视线转向一位女子,她如同冬日里的玉雕,风姿绰约,步态优雅,给人一种高洁脱俗的感觉。这里的“玉人”不仅指女子的外貌之美,更暗含其内在的高雅气质。

“拥袖障轻寒”,女子轻轻拥着衣袖,抵挡着微寒的冬风,这一细节既表现了女子的温婉,也暗示了她在寒冷中仍能保持优雅的姿态。

“恣他看”,女子似乎并不在意周围的目光,自在地展示着自己的风度,这种自信与洒脱令人钦佩。

“闻道昔游如昨”,诗人通过女子之口,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仿佛那些经历就在昨天,历历在目,充满了温馨与感慨。

“添个洗红池阁”,在女子所在的池阁中增添了一些装饰,可能是为了增添节日的气氛,或是为了纪念某段美好的回忆,这一细节进一步丰富了场景的层次感。

“掩冉压墙花”,花朵被轻柔地覆盖,可能是因为季节的原因,或是为了保护它们不受寒风的侵袭,这一描写既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也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呵护。

“是谁家”,最后以一个疑问句结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是询问这女子是谁,还是对美好场景的归属有所疑惑,都让这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神秘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冬日归途中的一幕,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情回忆,既有画面感,又富含情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246)

顾贞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华文,、华峰,亦作华封。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 字:远平
  • 号:梁汾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637-1714

相关古诗词

双双燕.本意.用史梅溪韵

单衣小立,正秋雨槐花,鬓丝吹冷。

镜函如水,长忆画眉人并。残叶暗飘金井。

问燕子、归期未定。伤心社日辞巢,不是隔年双影。

香径。芹泥犹润。只一缕红丝,误他娇俊。

几多恩怨,絮辙杏梁烟暝。传语别来安稳。

待二十四番风信。那时重试清狂,肯放雕栏独凭。

形式: 词牌: 双双燕

青玉案

天然一帧荆关画,谁打稿,斜阳下?历历水残山剩也。乱鸦千点,落鸿孤烟,中有渔樵话。

登临我亦悲秋者,向蔓草平原泪盈把。自古有情终不化。青娥冢上,东风野火,烧出鸳鸯瓦。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浣溪纱

不是图中是梦中。非花非雾隔帘栊。

窄衫低髻正相同。

清脆铃声檐鸽夜,悠扬灯影纸鸢风。

此时携手月溟濛。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纱.梅

物外幽情世外姿。冻云深护最高枝。

小楼风月独醒时。

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待他移影说相思。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