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过所作的《王谨常再和前诗复次其韵(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生活态度以及艺术追求的深刻理解。
首联“王子可人处,壁间留短槎”,以“王子”喻指高洁之人,暗示友人王谨常的高尚品格;“壁间留短槎”则描绘了在墙上留下雕刻痕迹的形象,象征着友谊的永恒与珍贵。这两句通过空间的静止与时间的流逝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友情持久性的赞美。
颔联“自虽疑刻鹄,初不得黔鸦”,运用了“鹄”与“黔鸦”的比喻,鹄象征着理想中的完美,而黔鸦则是现实中可能遇到的缺陷或不足。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困惑,同时也暗示了对王谨常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认同,认为其作品虽非完美无瑕,但已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颈联“世味真嚼蜡,尘心不染花”,将世俗生活的乏味比作“嚼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厌倦与不满;“尘心不染花”则表明了诗人追求精神世界的纯净与高雅,不被世俗所污染。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尾联“相逢定相契,一笑共生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无论未来如何,他们都将共享生活的欢乐与忧愁。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生活态度以及艺术追求的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语言精炼,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