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程湟溱太守

楚云遥隔伏波津,南望千峰倍怆神。

秋色紫薇垣上客,月明青草瘴边人。

世事古今花共对,江流天地枕相亲。

平生不会伤离别,垂老方知惜别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以楚云起兴,描绘了与远方友人的相思之情。首联“楚云遥隔伏波津,南望千峰倍怆神”中,“楚云”象征着远方的友人,“伏波津”则暗示了友人所在之地与诗人之间的距离,通过“遥隔”二字,表达了空间上的遥远和情感上的隔阂。“南望千峰倍怆神”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思念之情寄托于南望的千峰之中,使得情感更加深沉而哀婉。

颔联“秋色紫薇垣上客,月明青草瘴边人”运用对比手法,将“紫薇垣上客”与“青草瘴边人”相对比,前者代表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后者则象征着友人在异乡的孤独与艰辛。通过“秋色”与“月明”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不失希望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思念。

颈联“世事古今花共对,江流天地枕相亲”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人生与自然的关系。诗人将“世事”与“古今花”并置,寓意人生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同时,“江流天地枕相亲”一句,以江水与大地的亲密接触,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

尾联“平生不会伤离别,垂老方知惜别身”则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与升华。诗人年轻时或许未曾深刻体会到离别的痛苦,但到了晚年,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与沧桑后,才真正理解了离别的沉重与珍贵。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怀念,也蕴含了对生命体验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73)

王鸣雷(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风静灯寒酒力微,旅人醉梦尚依稀。

将惊病客今朝愧,数问贫妻昨夜归。

蝴蝶绿深春草合,邯郸荒尽暮云飞。

天明欲说襄王事,十二峰边雨湿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夏日过仁甫山馆见榴花开因宿小楼

五月炎蒸起百忧,旅怀相对似穷秋。

花枝有火烧红眼,镜底无天雪白头。

鸟去华林金翠落,猿归碧涧玉环投。

一池风起芰荷气,明月梦醒人在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华亭旅次

作客云间还几日,偏于节物感踟蹰。

一枝斑竹能思楚,半尺银鲈可住吴。

避老长年封破镜,算归终日秣神驹。

预愁度岭无他事,只是西风吹白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白门道中

萧萧烟树六陵东,燕子双双飞故宫。

秋草马嘶行客岸,夕阳楼捲聚鸦风。

而今不复为京洛,此地曾闻属镐丰。

陵谷从来桑海变,江枫何似建康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