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磨正宗,衲僧巴鼻。堪嗟迷者成群,开眼瞌睡。

头上是天,脚下是地。耳朵闻声,鼻孔出气。

敢问云堂之徒,时中甚么安置。

可怜双林傅大士,却言祇这语声是。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宋代的禅宗诗歌,由释圆慧所作,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展现了禅宗的精髓与修行者的境遇。诗中“达磨正宗,衲僧巴鼻”开篇即点明了禅宗的正统地位和修行者的身份。接下来,“堪嗟迷者成群,开眼瞌睡”则揭示了世人对真理的迷惘与追求的艰难。通过“头上是天,脚下是地。耳朵闻声,鼻孔出气”这样的描述,诗人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觉知,不被世俗所蒙蔽。

“敢问云堂之徒,时中甚么安置”一句,直指修行者面对生活与内心的挑战时,如何在当下找到安顿之处。最后,“可怜双林傅大士,却言祇这语声是”则以幽默而讽刺的方式,表达了对那些自以为是、不懂得谦逊的修行者的批评,同时也强调了真正的智慧在于理解言语背后的真实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禅宗哲学的核心思想,即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觉知与智慧,还蕴含了对修行者自我反省与成长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

释圆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会了唤作禅,未悟果然难。难难,目前隔个须弥山。

悟了易,易易,信口道来无不是。

形式: 偈颂

题李伯时画黄知命骑驴图

长安城头乌夜栖,长安道上行人稀。

浮云卷尽暮天碧,但见明月流清辉。

君独骑驴向何处,头上倒著白接䍦。

长吟搔首望明月,不学山翁醉似泥。

到得城中灯火闹,小儿拍手拦街笑。

道傍观者那得知,相逢疑是商山皓。

龙眠居士画无比,摇毫弄笔长风起。

酒酣闭目望穷途,纸上轩昂无乃似。

君不学长安游侠誇年少,臂鹰挟弹章台道。

君不能提携长剑取灵武,指挥猛士驱貔虎。

胡为脚踏梁宋尘,终日飘飘无定所。

武陵桃源春欲暮,白水青山起烟雾。

竹杖芒鞋归去来,头巾任挂三花树。

形式: 古风

寄陈履常

十年客京洛,衣袂多黄尘。

所交尽才彦,唯子情相亲。

会合能几日,欢乐何遽央。

春风东北来,飘我西南翔。

骊驹已在门,白日行且晚。

停觞不能饮,将去更复返。

把腕捋髭须,悲啼类儿女。

人生非鹿豕,安得常群聚。

朝别河上梁,暮涉关山道。

匹马逐飞蓬,离恨如春草。

去去日已远,行行泪横臆。

昨日同袍友,今朝异乡客。

来时城南陌,始见梅花白。

回首汉江头,黄梅已堪摘。

杖策登高城,极目迥千里。

落日下青山,但见白云起。

远望岂当归,长歌涕如雨。

归心如明月,幽梦过颍汝。

抱膝长相思,故人安可见。

忽枉数行书,彷佛如对面。

纷纭辇毂下,冠盖争驰逐。

吹嘘多贤豪,肯复念幽独。

空斋听夜雨,深竹闻子规。

此情不可道,此心君讵知。

形式: 古风

秋风三叠寄秦少游(其一)

秋风夕起兮白露为霜,草木憔悴兮窃独悲此众芳。

明月皎皎兮照空房,昼日苦短兮夜未央。

有美一人兮天一方,欲往从之兮路渺茫。

登山无车兮涉水无航,愿言思子兮使我心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