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酒慈溪公以月令劝讲兼示诸生感事有作

按月明堂令,斋居古自稽。

四时曾不忒,七政已能齐。

礼向经帷奏,笺来学省题。

元龟何用卜,伯起在关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遵循着月明堂的仪式规定,斋戒居住古已有之。
四季运行从未有过偏差,天地星辰秩序井然。
礼仪在经帷前奏唱,书信送到学府题写。
无需再用龟甲占卜,因为伯起已在关西显现。

注释

月明堂令:古代宫廷中的礼仪规定。
斋居:斋戒居住。
古自稽: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
四时:四季。
忒:偏差。
七政:天文学中的七星,象征天体秩序。
齐:整齐,有序。
礼向:礼仪面向。
经帷:儒家经典的学习场所。
奏:演奏,此处指诵读。
笺:书信。
学省:古代官署,负责教育事务。
元龟:古代占卜用的大龟壳。
卜:占卜。
伯起:可能指历史人物,此处代指贤人。
关西:古代地区名,大致指函谷关以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区仕衡的作品,名为《祭酒慈溪公以月令劝讲兼示诸生感事有作》。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古代文化和礼仪的尊崇,以及他作为一位学者和教育者的自我期许。

“按月明堂令,斋居古自稽。”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按照古代的制度和规矩,在一个明亮的殿堂中进行学习和思考,通过斋戒(即净身心,准备接受知识)的方式来回顾古人的智慧。

“四时曾不忒,七政已能齐。” 这里,“四时”指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而“七政”则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七大行星(日、月、五星),这两句意味着诗人已经能够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规律以及宇宙运行的秩序。

“礼向经帷奏,笺来学省题。”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和学问的尊重,他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中的礼仪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元龟何用卜,伯起在关西。” “元龟”指的是《易经》中的“元亨利贞”,而“伯起”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韩愈的字。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遗产的尊重,以及他对于个人品德和学问修养的追求。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他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同时也反映出作者作为一位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教诲和引导的责任感。

收录诗词(29)

区仕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喜声伯谪还

生还今日寸心明,客泪初收恨亦平。

岂有安危关一疏,不知流逐到诸生。

钱塘江上船犹待,玉枕山前屋未成。

畎亩馀忠刘子政,也应全不为修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游曹溪六祖寺

智药曾过此,溪源掬水香。

西天传鹫至,南海见龙藏。

菩萨一心竟,伽梨六代长。

千年法珠在,持得照迷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登西樵后即往罗浮山

大科百丈兴翛然,东向朱明七洞天。

蹑级修衢通绝巘,凿空灵窦架飞烟。

凤毛五色天岩上,竹篆千秋石室前。

两入名山劳蜡屐,安期于世竟能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答赵宗白宣州寄诗次韵

三载樟亭信到迟,偏劳双鲤寄相思。

玄晖有兴期频订,太白曾游亦自奇。

顾我尝为秋圃客,知君不废敬亭诗。

未须更道澄江练,只候飞凫上赤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