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按月明堂令,斋居古自稽。
四时曾不忒,七政已能齐。
礼向经帷奏,笺来学省题。
元龟何用卜,伯起在关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区仕衡的作品,名为《祭酒慈溪公以月令劝讲兼示诸生感事有作》。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古代文化和礼仪的尊崇,以及他作为一位学者和教育者的自我期许。
“按月明堂令,斋居古自稽。”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按照古代的制度和规矩,在一个明亮的殿堂中进行学习和思考,通过斋戒(即净身心,准备接受知识)的方式来回顾古人的智慧。
“四时曾不忒,七政已能齐。” 这里,“四时”指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而“七政”则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七大行星(日、月、五星),这两句意味着诗人已经能够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规律以及宇宙运行的秩序。
“礼向经帷奏,笺来学省题。”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和学问的尊重,他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中的礼仪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元龟何用卜,伯起在关西。” “元龟”指的是《易经》中的“元亨利贞”,而“伯起”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韩愈的字。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遗产的尊重,以及他对于个人品德和学问修养的追求。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他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同时也反映出作者作为一位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教诲和引导的责任感。
不详
生还今日寸心明,客泪初收恨亦平。
岂有安危关一疏,不知流逐到诸生。
钱塘江上船犹待,玉枕山前屋未成。
畎亩馀忠刘子政,也应全不为修名。
智药曾过此,溪源掬水香。
西天传鹫至,南海见龙藏。
菩萨一心竟,伽梨六代长。
千年法珠在,持得照迷方。
大科百丈兴翛然,东向朱明七洞天。
蹑级修衢通绝巘,凿空灵窦架飞烟。
凤毛五色天岩上,竹篆千秋石室前。
两入名山劳蜡屐,安期于世竟能仙。
三载樟亭信到迟,偏劳双鲤寄相思。
玄晖有兴期频订,太白曾游亦自奇。
顾我尝为秋圃客,知君不废敬亭诗。
未须更道澄江练,只候飞凫上赤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