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曹溪六祖寺

智药曾过此,溪源掬水香。

西天传鹫至,南海见龙藏。

菩萨一心竟,伽梨六代长。

千年法珠在,持得照迷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智慧之药曾在这里经过,溪水源头捧起的水都带着香气。
从西方的天空传来鹫鸟的信息,南海深处隐藏着龙的踪迹。
菩萨的心境已达到极点,传承了六代的伽梨佛法深厚。
千年佛法的明珠仍在,持有它能照亮迷茫的道路。

注释

智药:比喻智慧或佛法。
溪源:溪水的源头。
掬:捧起。
香:香气,比喻佛法的清净。
西天:佛教中指西方极乐世界或佛法的发源地。
鹫至:鹫鸟作为佛教象征,可能指佛法的信息传递。
南海:佛教中的南方,也可能象征深远之地。
龙藏:龙的隐秘之处,可能指深奥的佛法。
菩萨:佛教中的高级修行者。
一心竟:心境达到极高的境界。
伽梨:佛教僧侣的一种称号。
六代长:传承了六代的佛法。
法珠:象征佛法的明珠。
迷方:迷失的方向,困惑的状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佛教圣地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佛教文化的融入,表达了对佛法修持之深远和对精神指引之重要性的赞叹。诗人区仕衡在宋代游历至曹溪六祖寺时留下了这首诗,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该地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的深厚感情。

“智药曾过此,溪源掬水香。”这里,“智药”指的是能够开启智慧、治愈心灵的佛法。诗人提到智药曾经流传至此处,溪水清澈可饮,溪边之水不仅清新,而且带有清凉芬芳,这里寓意为修行者寻找内心的净化与平静。

“西天传鹫至,南海见龙藏。”这两句诗描绘了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深厚底蕴。西天指的是印度,即佛教的发源地;鹫(音同“鸢”)是古代神鸟的象征,常与佛法相联系,意味着高贵和神圣。“南海见龙藏”则暗示了中国南海一带的佛教文化遗迹,其中可能有寺庙或其他与佛教有关的历史遗存。龙在这里象征着力量、智慧和神秘。

“菩萨一心竟,伽梨六代长。”这两句强调了佛教修行者的坚定信仰和持久的传承。菩萨是大乘佛教中的高级修行者,具备伟大的慈悲心和智慧;“一心”指的是专注不移的心态,即全神贯注于佛法之中。而伽梨(音同“加里”)意为“歌咏”,六代长则是指佛教经典或修行方法传承了六代,显示出佛法的深邃和持久。

“千年法珠在,持得照迷方。”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佛法宝贵和永恒价值的赞美。法珠是佛教中的重要法器,象征着智慧的光芒;“千年”则强调了佛法传承的悠久历史。诗人认为,只要持有这颗智慧之珠,就能照亮迷茫的人心,让人们找到正确的方向。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自然美景与宗教文化交融的画面,也通过佛教元素传达了对精神修养和心灵净化的追求。

收录诗词(29)

区仕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西樵后即往罗浮山

大科百丈兴翛然,东向朱明七洞天。

蹑级修衢通绝巘,凿空灵窦架飞烟。

凤毛五色天岩上,竹篆千秋石室前。

两入名山劳蜡屐,安期于世竟能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答赵宗白宣州寄诗次韵

三载樟亭信到迟,偏劳双鲤寄相思。

玄晖有兴期频订,太白曾游亦自奇。

顾我尝为秋圃客,知君不废敬亭诗。

未须更道澄江练,只候飞凫上赤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常思岭

暮次大田驿,朝越常思岭。

岭上奚所思,思君善刑赏。

赏功固有秩,刑恶良有等。

硕体钦恤意,治平庶无枉。

泉南七闽地,使节自兹往。

谳狱在详明,吐论当峻整。

微风振榕林,仰睇天宇迥。

於心得真契,凝光何焕炳。

形式: 古风

郑寺丞邓山长来访林中

喧传彩鹢下江干,村北村南稚子看。

呼酒咄嗟欣有客,住山寥落幸无官。

不惭居士新藤帽,亦醉田家老瓦盆。

君爱幽居寻旧好,几来林下共清欢。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