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自磻溪,将往阳平,憩于麻田青峰寺之下院翠麓亭

不到峰前寺,空来渭上村。

此亭聊可喜,修径岂辞扪。

谷映朱栏秀,山含古木尊。

路穷惊石断,林缺见河奔。

马困嘶青草,僧留荐晚飧。

我来秋日午,旱久石床温。

安得云如盖,能令雨泻盆。

共看山下稻,凉叶晚翻翻。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翻译

未到峰前的寺庙,空游渭水边的村庄。
这个亭子暂且让人欢喜,蜿蜒小径怎会拒绝亲手触摸。
山谷倒映朱红栏杆,山色中古木显得庄重。
山路尽头石头突起,树林间隙河水奔流。
马儿疲惫于青草地嘶鸣,僧人留下晚餐供我享用。
我在秋日正午来访,久旱的石床也变得温暖。
如何能得到如云的遮蔽,让大雨倾盆而下。
我们一起观赏山下的稻田,傍晚时分凉风吹过稻叶翻滚。

注释

峰前寺:寺庙位于山峰之前。
渭上村:村庄位于渭水之旁。
聊可喜:暂且令人感到欣喜。
修径:蜿蜒的小路。
朱栏:红色的栏杆。
古木尊:古老的树木显得尊贵。
石断:石头突出。
河奔:河水奔流。
马困:马匹疲惫。
僧留:僧人停留。
旱久石床温:因干旱石床变得温暖。
云如盖:大片的云层像伞盖。
雨泻盆:大雨倾盆。
稻:稻田。
翻翻:稻叶随风翻动。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村风光图。开篇"不到峰前寺,空来渭上村"两句,通过对比衬托出诗人并非前往名胜古寺,而是意外地到达了一个偏僻的小村,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不期而遇的惊喜。

接着,"此亭聊可喜,修径岂辞扪"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偶然发现的亭子感到欣喜,并且对小路进行修整的愉悦心情。这里"聊可喜"表明亭子的美不在于宏伟,而在于其自然和谐;"修径岂辞扪"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份偶遇之美的珍视。

"谷映朱栏秀,山含古木尊"两句,更是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亭子所处环境的秀丽。"谷映朱栏秀"中的"谷"指的是小溪流水,"朱栏"则可能是亭子的栏杆,由此可见亭子的精致和周围环境的和谐;"山含古木尊"则描绘了山中古木参天的庄严气势。

诗人随后写道:"路穷惊石断,林缺见河奔。"这里通过"路穷惊石断"表达道路在险峻之处戛然而止,而"林缺见河奔"则展现了穿越树木缝隙间,突然看到河流奔腾的景象。

接下来的"马困嘶青草,僧留荐晚飧。"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和僧侣在此地休憩的情形进行描绘。"马困嘶青草"中,疲惫的马儿在青草丛中发出了微弱的嘶鸣声,而"僧留荐晚飧"则显示了僧人留宿于此,准备晚餐的情景。

"我来秋日午,旱久石床温。"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一个秋天的午后到达这里,长时间干旱使得石头也变得温暖起来,这种细腻之处恰好映射出自然界的微妙变化。

最后,"安得云如盖,能令雨泻盆。共看山下稻,凉叶晚翻翻。"诗人对天气的渴望和对农作物的情感融为一体。"安得云如盖,能令雨泻盆"表达了对于及时降临的滋润之雨的期待,而"共看山下稻,凉叶晚翻翻"则是诗人与僧侣共同欣赏山脚下的稻田,以及在微风中摇曳的稻穗,这种宁静祥和的情景让人心旷神怡。

综观全篇,此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笔法,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通过对周遭环境的细腻描写,诗人传递出了一种宁静致远、顺应自然的心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

横槎晚渡碧涧口,骑马夜入南山谷。

谷中暗水响泷泷,岭上疏星明煜煜。

寺藏岩底千万仞,路转山腰三百曲。

风生饥虎啸空林,月黑惊麇窜修竹。

入门突兀见深殿,照佛青荧有残烛。

愧无酒食待游人,旋斫杉松煮溪蔌。

板阁独眠惊旅枕,木鱼晓动随僧粥。

起观万瓦郁参差,目乱千岩散红绿。

门前商贾负椒荈,山后咫只连巴蜀。

何时归耕江上田,一夜心逐南飞鹄?

形式: 古风

是日至下马碛,憩于北山僧舍。有阁曰怀贤,南直斜谷,西临五丈原,诸葛孔明所从出师也

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

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

有怀诸葛公,万骑出汉巴。

吏士寂如水,萧萧闻马檛。

公才与曹丕,岂止十倍加。

顾瞻三辅间,势若风捲沙。

一朝长星坠,竟使蜀妇髽。

山僧岂知此,一室老烟霞。

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

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

役名则已勤,徇身则已媮。

我诚愚且拙,身名两无谋。

始者学书判,近亦知问囚。

但知今当为,敢问向所由。

士方其未得,惟以不得忧。

既得又忧失,此心浩难收。

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

尘埃虽未脱,暂憩得一漱。

我欲走南涧,春禽始嘤呦。

鞅掌久不决,尔来已徂秋。

桥山日月迫,府县烦差抽。

王事谁敢愬,民劳吏宜羞。

中间罹旱暵,欲学唤雨鸠。

千夫挽一木,十步八九休。

渭水涸无泥,菑堰旋插修。

对之食不饱,馀事更遑求。

近日秋雨足,公馀试新篘。

劬劳幸已过,朽钝不任锼。

秋风欲吹帽,西阜可纵游。

聊为一日乐,慰此百日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

人生百年寄鬓须,富贵何啻葭中莩。

惟将翰墨留染濡,绝胜醉倒蛾眉扶。

我今废学如寒竽,久不吹之涩欲无。

岁云暮矣嗟几馀,欲往南溪侣禽鱼。

秋风吹雨凉生肤,夜长耿耿添漏壶。

穷年弄笔衫袖乌,古人有之我愿如。

终朝危坐学僧趺,闭门不出闲履凫。

下视官爵如泥淤,嗟我何为久踟蹰。

岁月岂肯与汝居,仆夫起餐秣吾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