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至下马碛,憩于北山僧舍。有阁曰怀贤,南直斜谷,西临五丈原,诸葛孔明所从出师也

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

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

有怀诸葛公,万骑出汉巴。

吏士寂如水,萧萧闻马檛。

公才与曹丕,岂止十倍加。

顾瞻三辅间,势若风捲沙。

一朝长星坠,竟使蜀妇髽。

山僧岂知此,一室老烟霞。

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

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翻译

南望那斜谷口,三座山峰峥嵘如犬牙交错。
向西遥看五丈原,蜿蜒曲折如同一条长蛇。
怀念诸葛孔明,他率领万马自汉中巴蜀而出。
军士们静默无声,只听见马鞭轻摇的萧瑟声。
他的才能远超曹丕,何止是十倍之差。
他在三辅之地,威势如疾风卷起沙尘。
一旦巨星陨落,竟让蜀地妇人披麻戴孝。
山中的僧人怎会知晓,他在静室中度过烟霞岁月。
过去的往事随风消散,故乡的山峦依旧傍着渭水斜照。
来访者只能空对古迹,清泪伴着悲凉的胡笳声落下。

注释

犬牙:形容山峰尖锐如犬齿。
五丈原:地名,诸葛亮曾驻扎于此。
吏士:官吏和士兵。
马檛:马鞭。
曹丕:魏文帝,与诸葛亮同时代的君主。
三辅:古代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长星:古人指流星,象征重要人物去世。
髽:古代妇女为哀悼亲人而梳的发式。
烟霞:指隐居生活,常用来形容山林中的隐逸。
吊古:凭吊古迹或历史往事。
悲笳:悲伤的胡笳声,表达哀愁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丽的山川景观,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开篇“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立即设定了一种雄伟险峻的地貌特色,仿佛自然界中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展览。而“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则继续了这种景象的描写,使人不禁想象那蜿蜒曲折、气势磅碜的山脉。

然而,这首诗并非单纯的山水诗,它还蕴含着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赞美。“有怀诸葛公,万骑出汉巴”直接点出了 诸葛亮这一历史上的智者与勇士形象。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以及他对蜀汉的贡献,在这短短几字中得到了极致的概括。

诗人通过“吏士寂如水,萧萧闻马檛”等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紧张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历史长河中的军马之声。这不仅是对过去战争场面的描绘,更是诗人对于英雄时代的一种回忆和向往。

“公才与曹丕,岂止十倍加”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才能的极高评价,将其与同时代的曹丕相比,不仅是在军事上,更在智谋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顾瞻三辅间,势若风捲沙”一句,则将这种历史人物的才能与当时的地理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英雄人物如何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其才能。

而到了“一朝长星坠,竟使蜀妇髽”则诗意转折,出现了对过去的一种哀婉与惆怅。这里的“长星坠”象征着英雄的陨落,而“蜀妇髽”则是对那段历史的深切怀念和不舍。

接着,“山僧岂知此,一室老烟霞”一句,则又将视角转移到了一位山中的僧人身上。诗人似乎在询问这位远离尘世、隐居于山林之中的人是否能够理解历史的沉重和人物的伟大。在这种对比中,历史人物的壮举与僧人的平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则是诗人对于过去的一种无奈和放弃。那些英雄的事迹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而那座曾经见证过历史风云的山,却依旧静默地矗立在那里。

最后,“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一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作为一个游子,对于那些已经逝去的历史和英雄的一种无力感与哀伤。这里的“清泪”不仅仅是诗人的眼泪,更是对那段历史的缅怀之泪。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出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反思和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对于英雄时代的无限向往以及对于时间流逝的哀愁。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

役名则已勤,徇身则已媮。

我诚愚且拙,身名两无谋。

始者学书判,近亦知问囚。

但知今当为,敢问向所由。

士方其未得,惟以不得忧。

既得又忧失,此心浩难收。

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

尘埃虽未脱,暂憩得一漱。

我欲走南涧,春禽始嘤呦。

鞅掌久不决,尔来已徂秋。

桥山日月迫,府县烦差抽。

王事谁敢愬,民劳吏宜羞。

中间罹旱暵,欲学唤雨鸠。

千夫挽一木,十步八九休。

渭水涸无泥,菑堰旋插修。

对之食不饱,馀事更遑求。

近日秋雨足,公馀试新篘。

劬劳幸已过,朽钝不任锼。

秋风欲吹帽,西阜可纵游。

聊为一日乐,慰此百日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

人生百年寄鬓须,富贵何啻葭中莩。

惟将翰墨留染濡,绝胜醉倒蛾眉扶。

我今废学如寒竽,久不吹之涩欲无。

岁云暮矣嗟几馀,欲往南溪侣禽鱼。

秋风吹雨凉生肤,夜长耿耿添漏壶。

穷年弄笔衫袖乌,古人有之我愿如。

终朝危坐学僧趺,闭门不出闲履凫。

下视官爵如泥淤,嗟我何为久踟蹰。

岁月岂肯与汝居,仆夫起餐秣吾驹。

形式: 古风

读道藏

嗟余亦何幸,偶此琳宫居。

宫中复何有,戢戢千函书。

盛以丹锦囊,冒以青霞裾。

王乔掌关籥,蚩尤守其卢。

乘闲窃掀搅,涉猎岂暇徐。

至人悟一言,道集由中虚。

心闲反自照,皎皎如芙蕖。

千岁厌世去,此言乃籧篨。

人皆忽其身,治之用土苴。

何暇及天下,幽忧吾未除。

形式: 古风

南溪有会景亭,处众亭之间,无所见,甚不称其名。予欲迁之少西,临断岸,西向可以远望,而力未暇,特为制名曰招隐。仍为诗以告来者,庶几迁之

飞檐临古道,高榜劝游人。

未即令公隐,聊须濯路尘。

茅茨分聚落,烟火傍城闉。

林缺湖光漏,窗明野意新。

居民惟白帽,过客漫朱轮。

山好留归屐,风回落醉巾。

他年谁改筑,旧制不须因。

再到吾虽老,犹堪作坐宾。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