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匏大从来速售难,依人高戴误儒冠。
江南又客诸侯去,梅子愁人四月寒。
半世光阴旋蚁磨,百年举子上鱼竿。
世间多少不平事,盍向庐山静处看。
这首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世事的感慨。开篇“匏大从来速售难,依人高戴误儒冠”两句,通过比喻手法描绘出朋友在学业上取得成就却未能及时实现价值的艰辛,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浪费和错过。"匏"是一种古代计数工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依人高戴误儒冠"则形象地表达了学子们在科举之路上的辛劳与迷茫。
接着“江南又客诸侯去,梅子愁人四月寒”两句,则转换了情感的角度,将朋友的离别比作春日里依然冷清的梅花,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哀伤。"江南"作为古代文人常游历之地,此处象征着文化的繁华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而“诸侯”则暗指朋友们各自奔波的命运。梅子在中国文化中往往代表坚贞不屈,四月寒意境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即将过去,时间无情的流逝。
"半世光阴旋蚁磨,百年举子上鱼竿”两句,更深化了对人生与时间关系的思考。"半世光阴"暗示着岁月的流转,而"旋蚁磨"则形象地表达了个人在岁月中不断努力、打磨自我的过程。"百年举子上鱼竿"则描绘了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和追求,这里的“百年”虽是夸张之词,但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朋友能够长久立于世间的美好愿望。
最后,“盍向庐山静处看”一句,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也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庐山"作为历史上著名的隐逸之地,此处则象征着一种远离世俗纷扰、心灵得以净化的空间。这一句不仅是诗人对朋友的一种祝愿,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友情牵挂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不详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千岩万壑天台路,一日分为两日程。
事可语人酬对易,面无惭色去留轻。
放开笔下閒风月,收敛胸中旧甲兵。
世事看来忙不得,百年到手是功名。
凤阁鸾台次第留,此生何必为身谋。
工夫到易通三圣,洁白持身第一流。
桑梓静思如子少,萍蓬自叹此生浮。
还乡若有过从便,会尽人间只点头。
树倒群公尚不飞,先生于此独知几。
杀身无益事成败,闭口不言心是非。
吴渚莼鲈张翰去,鉴湖风月贺章归。
从教血染长安市,一舸清风眠钓矶。
岳鄂旧游处,重来岁月更。
联翩识吾友,邂逅慰平生。
风送故人远,槐催举子惊。
扁舟更珍重,万里莫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