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安州张全翁大夫溪图

清溪萦洄流碧玉,散入缘冈万竿竹。

照春四合锦绣林,干云直上风霜木。

主人吾宗行圭璧,解组归来鬓犹绿。

祇知林下酒盈樽,不忧门外车推毂。

灵心内守消冰炭,洗眼旁观看荣辱。

造物乘除真有理,却将康健还无欲。

嗟予放浪已半世,斥逐不去缘微禄。

六年一梦百忧患,踏雨褰裳过林麓。

杀鸡为黍固留我,我自奔忙不皇宿。

乃知风月为君好,颇觉禽鱼憎我俗。

楚鱼楚稻贱如土,老去容身一茅屋。

他年杖履请卜邻,与君静话烹粱粥。

形式: 古风

翻译

清澈的溪流如碧玉般蜿蜒,漫过山岗流入万竿翠竹间。
阳光照耀下,四周是繁花似锦的树林,高耸的竹子直插云霄,坚韧如经风霜。
主人是我们同宗,辞官归乡时仍满头青丝。
只知道林中酒杯满溢,对外面的车马喧嚣毫不在意。
内心宁静能消解冷暖,旁观世事看淡荣辱。
造物主的安排自有深意,健康被赐予那些无欲之人。
感叹我浪迹天涯已半生,只因微薄俸禄而无法摆脱。
六年来的生活如同一场梦,充满忧虑,走过风雨山林。
杀鸡做饭诚心挽留,但我忙碌不停,无暇久留。
这才明白,你对风月独有钟情,鸟兽也嫌我世俗。
楚地的鱼稻贱如泥土,老去后只想在茅屋安身。
将来或许会拄杖漫步,与你共居,煮粥闲谈。

注释

清溪:清澈的溪流。
碧玉:碧绿的玉石。
缘冈:沿山岗。
万竿竹:众多竹子。
干云:直插云霄。
风霜木:经历风霜的树木。
主人:主人。
吾宗:我们宗族。
解组:解下官印。
鬓犹绿:头发依然乌黑。
林下:林中。
车推毂:车马声。
灵心:内心。
冰炭:冷暖。
洗眼:看透。
造物:大自然。
康健:健康。
无欲:无贪念。
放浪:流浪。
半世:大半辈子。
斥逐:驱逐。
微禄:微薄的俸禄。
一梦:生活如梦。
林麓:山林边。
杀鸡为黍:热情款待。
皇宿:久留。
风月:自然美景。
我俗:我世俗。
楚鱼楚稻:楚地的鱼稻。
贱如土:便宜得像泥土。
老去:年老。
一茅屋:一间茅屋。
杖履:拐杖和鞋子。
卜邻:选择邻居。
烹粱粥:煮小米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图景。开篇“清溪萦洄流碧玉,散入缘冈万竿竹”两句,以清澈的溪水和参差有致的竹林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幽深闲雅的氛围。“照春四合锦绣林,干云直上风霜木”则通过对比鲜明的景象——春天里花开满园与秋冬时节的枯木,展示了季节更迭和自然界的变化。

诗人随后转向个人生活,“主人吾宗行圭璧,解组归来鬓犹绿”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愿望。"祇知林下酒盈樽,不忧门外车推毂"则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满足,不为外界纷扰所动。

接着,“灵心内守消冰炭,洗眼旁观看荣辱”两句寓意深刻,表达了诗人通过内心修养来超脱世俗功名和利益得失的高远情操。"造物乘除真有理,却将康健还无欲"则是对自然法则的赞美,以及对健康生活、无欲无求态度的肯定。

中间,"嗟予放浪已半世,斥逐不去缘微禄"表露了诗人对自己过往放纵行径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而"六年一梦百忧患,踏雨褰裳过林麓。杀鸡为黍固留我,我自奔忙不皇宿"则写出了诗人对于过去六年的生活如同一场梦境,对于世间的种种忧患感到疲惫,以及对朋友之间的情谊和对自己的自省。

结尾,“乃知风月为君好,颇觉禽鱼憎我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风和月之美的欣赏,同时也感受到与世俗的隔阂。而"楚鱼楚稻贱如土,老去容身一茅屋"则是对物价低廉、生活简朴的描绘,以及对未来隐居生活的向往。

最后,“他年杖履请卜邻,与君静话烹粱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期待,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与知己共享简朴而宁静的时光。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题江州琵琶亭

危亭古榜名琵琶,尚有枫叶连荻花。

呜呼司马则已矣,行人往来皆叹嗟。

司马风流映千古,当日琵琶传乐府。

江山寂寞三百年,浔阳风月知谁主。

我今单舸犯江潭,往来略已遍东南。

可怜千里伤心目,不待琵琶泪满衫。

形式: 古风

题吴熙老风云图

雨脚横空万牛弩,烈风吹山山欲仆。

草披木拔何足道,大江翻澜失洲渚。

路旁失辔者谁子,道阻且长泥没屦。

鞭驴挽车亦何急,目眩心摇行不顾。

我生飘蓬惯羁旅,顾尔艰难逢亦屡。

衲被蒙头不下堂,且与身谋安稳处。

形式: 古风

题吴熙老古铜榼

子云鸱夷如大壶,日醉自不妨著书。

盛酒借沽太勤劬,铸铜为榼计未疏。

古人制器俭复真,不似后世镂金银。

一罂湛湛致坐侧,时与周旋真可人。

形式: 古风

题陆羽祠堂兼寄李援援有诗殊佳二首(其二)

清诗吊陆子,味若堂下泉。

陆子骨已朽,青松代之言。

松亦安能言,风至时萧然。

至谈非牙舌,陆子意已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