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其八)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翻译

秋水湖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女子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现。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
鸂鶒滩头临近傍晚风浪越来越急,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注释

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后常用越女泛指美女。
轻罗:质地轻软而薄的丝织品。
钏:用珠子或玉石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鸂鶒: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
棹:船桨。
归棹:归船。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水采莲图景,以越女为主角。"越女采莲秋水畔",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女子在清凉秋水边采摘莲子的生动画面,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女子的娴雅。"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通过女子的衣饰细节,暗示了她的身份和精致的生活,同时也透露出一丝隐约的富贵气息。

"照影摘花花似面",通过比喻,写出女子照见自己在水中倒影,莲花仿佛映照出她的美丽容颜,表达了她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芳心只共丝争乱",将女子的心思比作纷乱的丝线,既写出她内心的微妙情感,也暗示了她对爱情的期待和困惑。

下片转而描绘夜晚的景色,"鸂鶒滩头风浪晚",风浪渐起,暗示环境的变化,也为接下来的情感转折铺垫。"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女子在夜晚的迷茫中寻找同伴,流露出孤独和失落的情绪。最后,"隐隐歌声归棹远",远处传来模糊的歌声,伴随着越来越远的船桨声,引发了女子深深的离愁,"离愁引著江南岸",将离别之苦直接指向了江南的岸边,寓情于景,余韵悠长。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江南女子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宋词婉约含蓄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其七)

永日环堤乘彩舫。烟草萧疏,恰似晴江上。

水浸碧天风皱浪。菱花荇蔓随双桨。

红粉佳人翻丽唱。惊起鸳鸯,两两飞相向。

且把金尊倾美酿。休思往事成惆怅。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其十四)

小院深深门掩亚。寂寞珠帘,画阁重重下。欲近禁烟微雨罢,绿杨深处秋千挂。

傅粉狂游犹未舍。不念芳时。眉黛无人画。薄幸未归春去也,杏花零落香红谢。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其二)咏枕儿

宝琢珊瑚山样瘦。缓髻轻拢,一朵云生袖。

昨夜佳人初命偶。论情旋旋移相就。

几叠鸳衾红浪皱。暗觉金钗,磔磔声相扣。

一自楚台人梦后。凄凉暮雨沾裀绣。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