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磴道循城近,垣墙占地幽。
轩窗谁指画,砚席我优游。
不许簿书到,恐为图史羞。
此心元自适,何处欲忘忧。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平静的生活状态。开篇两句“磴道循城近,垣墙占地幽”描写了一个靠近城市却又隐秘的环境,给人一种既能感受到外界的繁华,又能保持一定距离和宁静的心境。
第三、四句“轩窗谁指画,砚席我优游”中的“轩窗”通常指的是书房里的窗户,而“谁指画”则有可能是诗人在自嘲,没有人来打扰他,或者是在思考生活中的某些事情。紧接着的“我优游”表达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感到心旷神怡,无拘无束。
五、六句“不许簿书到,恐为图史羞”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外界事务的排斥,他不愿意被世俗的纷争所扰,这也体现了他对内心世界的珍视和保护。
最后两句“此心元自适,何处欲忘忧”表达了诗人的一个核心思想——通过这种隐逸的生活方式来达到心灵的自在与平静。他不需要特定的地点来忘却忧愁,因为他的内心本就是一种超脱和释然的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们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在平衡的心理。
不详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驱役精魂入大幽,满编奇绝尽冥搜。
不教天地略容隐,应与鬼神同访求。
海藏光芒开宝玉,羽林锋刃立戈矛。
萧台自好携归去,莫向人间苦暗投。
仙杏一番新,妖饶洗露晨。
待妆忧粉重,欲点要酥匀。
月淡斜分影,池清倒写真。
君须怜旧物,曾伴曲江春。
一别江梅十度花,相逢重为讲胡麻。
火铃未降真君宅,金钮曾盟太帝家。
道气满簪凝绿发,神光飞鼎护黄芽。
青骡不肯留归驭,又入无为咽晓霞。
九陇山人文父后,心闲身健两谁如。
玉函经外传奇诀,画戟门前创隐居。
入鼎灵丹黄似橘,隔墙凡境臭如帤。
何时再到高楠下,倚遍清阴听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