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妃病齿图

沈香亭北春昼长,海棠睡起扶残妆。

清歌妙舞一时静,燕语莺啼愁断肠。

朱唇半启榴房破,胭脂红注珍珠颗。

一点春寒入瓠犀,雪色鲛绡湿香唾。

九华帐里薰兰烟,玉肱曲枕珊瑚偏。

金钗半脱翠蛾敛,龙髯天子空垂涎。

妾身日侍君王侧,别有閒愁许谁测。

断肠塞上锦绷儿,万恨千愁言不得。

成都遥进新荔枝,金盘紫凤甘如饴。

红尘一骑不成笑,病中风味心自知。

君不闻延秋门,一齿作楚藏病根。

又不闻马嵬坡,一身溅血未足多。

渔阳指日鼙鼓动,始觉开元天下痛。

云台不见汉功臣,三十六牙何足用。

明眸皓齿今已矣,风流何处三郎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杨妃病齿图》描绘了一幅宫廷生活与历史悲剧交织的画面。首句“沈香亭北春昼长”点出杨贵妃在春意盎然的沈香亭内,慵懒地醒来,暗示了她的富贵与闲暇。海棠花开,她慵懒地整理妆容,然而“清歌妙舞一时静,燕语莺啼愁断肠”,歌舞暂停,只有鸟鸣声触动了内心的愁绪。

接着,诗人细致描绘了杨贵妃的美丽:“朱唇半启榴房破,胭脂红注珍珠颗”,她的樱桃小口和红润脸颊如榴花般娇艳。春寒微凉,连她的气息都仿佛带着香气,“一点春寒入瓠犀,雪色鲛绡湿香唾”。

画面转向奢华的寝宫,九华帐内兰烟袅袅,珊瑚枕边的她显得更加娇媚。“金钗半脱翠蛾敛,龙髯天子空垂涎”,暗示了皇帝唐玄宗对她的痴迷,但病中的她已无暇顾及,只留下天子的遗憾。

诗中插入了杨贵妃的内心独白,她每日侍奉君王,却有着无法言说的愁苦,“断肠塞上锦绷儿,万恨千愁言不得”。提到成都进贡的新荔枝,象征着皇帝对她的宠爱,但即使如此也无法掩盖她的病痛和内心的哀愁。

最后,诗人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提及马嵬坡的悲剧,暗示了杨贵妃的不幸命运。渔阳鼙鼓震动,预示了唐朝的衰败,而曾经的风流人物李隆基(三郎)已不再,只剩下“云台不见汉功臣”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杨贵妃病中的一丝哀婉与历史的沉痛,既有宫廷生活的华丽,又有历史变迁的沧桑感。

收录诗词(800)

萨都剌(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字:天锡
  • 号:直斋
  • 籍贯:其先世为西域
  • 生卒年:约1272—1355

相关古诗词

王孙曲

内家楚楚诸王孙,白马金鞍耀晴日。

尊前细乐耳厌闻,世上閒愁生不识。

宫袍裁成五色云,珍珠簇就双龙纹。

衣裳光彩照暮春,红靴著地轻无尘。

翠楼珠箔玉钩挂,肠断宫腰无一把。

海棠花下昼闻莺,太液池边春洗马。

千枝万枝桃杏红,花枝飘香薰酒中。

归来月落酒未醒,有诏早入明光宫。

形式: 古风

蕊珠曲

芙蓉城里白玉楼,冰帘倒挂珊瑚钩。

玉人晏坐太清室,蛾眉不锁人间愁。

彩桥东畔杨花转,飞入三天紫清殿。

仙裳日暖藕丝香,燕语莺啼动幽怨。

天风泠泠吹佩环,霞冠不整偏云鬟。

萧郎风骨何可得,紫箫赤凤游云间。

瑶台午夜霜华莹,罗袜生寒冰一寸。

锦屏甲帐蕊珠新,云房火鼎丹芽嫩。

天台仙子淡淡妆,桃花洞口逢刘郎。

巫山神女弄云雨,人去楚台空断肠。

步虚声断阑干外,春去秋来颜色改。

东风吹老碧桃花,深院无人夜如海。

形式: 古风

兰皋曲

溪水长涵幽草芳,春溪露滴兰叶光。

美人日暮采兰去,风吹露湿芙蓉裳。

芙蓉为裳兰结佩,玉立亭亭临水际。

天寒袖薄人不知,疏雨兰苕鸣翡翠。

幽兰日日吹古香,美人不来溪水长。

形式: 古风

威武曲

桓桓燕将军,威武天下一。

赤面注丹砂,虬髯如插戟。

当年意气何鹰扬,手扶天子登龙床。

五年垂拱如尧汤,白日骑龙升上苍。

桓桓燕将军,威武何可量。

熹微日色出东方,早令一出照八方。

毋使三月人皇皇,毋使三月人皇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