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蓬莱(其四)丁亥寿蜀帅

有擎天一柱,殿角西头,手扶宗祏。

万里鱼凫,倚金城山立。

亭障惊沙,毡裘卷地,倏度黄龙碛。

玉帐从容,招摇才指,顿清边色。

见说中天,翠华南渡,一捷金平,胆寒西贼。

帝锡公侯,更高逾前绩。

箕尾辉腾,昴街芒敛,看清平天日。

周衮归来,凤池麟阁,双鬓犹黑。

形式: 词牌: 醉蓬莱

翻译

有一根擎天巨柱,位于殿角西头,手握着祖宗的神主。
在万里之外的鱼凫之地,倚靠金城山站立。
边疆的亭障被风沙惊扰,毛毡和皮衣卷起漫天尘土,快速穿越黄龙沙漠。
华丽的军帐中,指挥若定,立刻使边境恢复安宁。
听说中天之上,翠华皇舆南渡,一次大捷震慑了西部的敌人。
皇帝赐予公侯之位,他的功绩比以往更高。
他的星象如箕尾熠熠生辉,昴宿光芒收敛,象征着天下太平。
周公归来,再次入主凤池麟阁,双鬓依然乌黑,充满活力。

注释

擎天一柱:比喻重要的支撑或领袖人物。
宗祏:古代祭祀祖先的神主。
鱼凫:古代地名,可能指四川地区。
金城山:象征坚固的防御工事。
玉帐:将帅的营帐,代指军事指挥。
翠华南渡:皇帝南巡,象征国家安定。
胆寒西贼:使西部敌人心生畏惧。
周衮:古代官服,此处借指有威望的官员。
凤池麟阁:朝廷中枢机构,比喻显赫地位。
双鬓犹黑:形容人年纪不大,精力旺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凯旋的壮丽景象,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将军征战沙场的英勇与威武,以及他凯旋后受到的尊崇。开篇“擎天一柱”即设定了宏大的画面,将军如同撑天的大柱,立于殿角西头,手扶宗祏,显示出他的坚定和支持着国家的重任。

“万里鱼凫,倚金城山立”则通过对比,强调将军所站之地之雄伟,他如同传说中的神鸟凤凰,在遥远的地方展现其威仪。紧接着,“亭障惊沙,毡裘卷地,倏度黄龙碛”描述了战场上的激烈与迅速,将军的行动犹如疾风扫过沙漠,所到之处皆为他所征服。

“玉帐从容,招摇才指,顿清边色”则描绘出将军凯旋后的盛况,他在华丽的帐中从容不迫,以手势指挥着战事,而边疆之色因他的胜利而变得明朗。随后,“见说中天,翠华南渡,一捷金平,胆寒西贼”表达了将军征战的辉煌成就,以及他所向披靡的敌人对他的畏惧。

“帝锡公侯,更高逾前绩”显示出将军不仅受到皇上的赏识,而且他的功绩超越了以往。紧接着,“箕尾辉腾,昴街芒敛,看清平天日”通过星象的变化,预示着国家太平之日的到来,将军的贡献被赋予了宇宙的秩序与和谐。

最后,“周衮归来,凤池麟阁,双鬓犹黑”描绘出将军凯旋后的荣耀,他所乘坐的车驾如同神兽般威严,而他的头发依旧乌黑,显示出他虽然经历了战火,但仍然保持着青春的活力和英俊的风采。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与凯旋盛况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将军不仅勇猛善战,而且深受朝廷及民众尊崇的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醉蓬莱(其四)和韵

大不逾粟许,飘散人间,直恁清烈。

管领芳樽,底事不渠屑。

中夜庭前,小山丛畔,韵度从来别。

那更今年,留连秋色,将傍菊月。

堪羡纱窗,胆瓶斜浸,浅酌低讴,人花双洁。

恼杀多情,一见一回悦。

生怕朝来,梧桐过雨,把花神摧折。

倩取骚人,黄香作传,笔未宜绝。

形式: 词牌: 醉蓬莱

醉蓬莱(其一)癸丑寿吕马帅

问金城方略,数十年来,谁堪称许。

万福威名,草木识淮浦。

西顾天长,中流地重,著此巨鳌柱。

见说棋边,风声鹤唳,胆落胡虏。

老子家声,六韬亲授,渭水归来,非熊非虎。

江汉滔滔,建大将旗鼓。

弧矢开祥,节旄迎渥,勋业纪盟府。

好对芳天,莺花未老,金樽频举。

形式: 词牌: 醉蓬莱

醉蓬莱(其二)书院延桂有集,不及与

自鹫峰曾见,金粟如来,犹有英烈。

碧玉琅玕,点缀碎琼屑。

不御纷华,独餐沆瀣,比众芳殊别。

好向凉宵,无风无雨,宜露宜月。

身在山中,名香天下,全似幽人,一种修洁。

解使多愁,对此亦纾悦。

绿绮窗前,乌云鬓侧,休为玉人折。

剩赋新词,满倾佳醑,为成三绝。

形式: 词牌: 醉蓬莱

糖多令/唐多令.庚戌六月赴荆阃,宿江亭

枫荻响飕飕。长江六月秋。二十年、重到沙头。

城郭人民那似旧,曾识面、两三鸥。落日且登楼。

英雄休涕流。望黄旗、王气东浮。

借问烟芜苍莽处,还莫是、古襄州。

形式: 词牌: 唐多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