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稳眠

家虽日渐贫,犹未苦饥冻。

身虽日渐老,幸无急病痛。

眼逢闹处合,心向闲时用。

既得安稳眠,亦无颠倒梦。

形式: 古风

翻译

家里虽然日渐贫穷,但还不至于受冻挨饿。
身体虽然日渐衰老,还好没有急性的病痛。
眼睛在热闹的地方也会闭合,心在闲暇时才会发挥作用。
既能安稳地睡眠,也没有做颠倒的梦。

注释

家虽:家庭虽然。
日渐贫:越来越贫穷。
犹未:还尚未。
苦饥冻:忍受饥饿和寒冷。
身虽:身体虽然。
日渐老:日渐衰老。
幸无:幸运的是没有。
急病痛:急性病痛。
眼逢:眼睛遇到。
闹处:热闹的场所。
合:闭合,指休息或睡觉。
心向:心灵倾向于。
闲时:空闲的时候。
用:发挥作用。
既得:既然得到。
安稳眠:安稳的睡眠。
亦无:也没有。
颠倒梦:不正常的、混乱的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平淡而宁静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珍视和满足。首句“家虽日渐贫,犹未苦饥冻”表明尽管家庭的经济状况有所下降,但还没有到达无法温饱的地步,显示出一种坚守底线、知足常乐的情怀。

接下来,“身虽日渐老,幸无急病痛”则是对身体状况的肯定,即便是年岁增长,也幸运地避免了急性的疾病和疼痛。这两句共同构筑了一种在物质与健康上都保持基本满足的心境。

“眼逢闹处合,心向闲时用”表达了诗人对于繁华场所的淡然,转而倾心于平静安逸的生活。这里,“闹处”指的是喧嚣嘈杂的地方,而“闲时”则是闲适自在的时间。

最后两句“既得安稳眠,亦无颠倒梦”描绘了夜晚安然入睡,没有焦虑和不安的梦境。这里,“颠倒梦”通常指的是不祥或者混乱的梦,这里说“亦无”,意味着诗人在精神上也达到了极致的宁静。

整体来看,白居易通过这首诗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心境。它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困窘时保持内心平衡的智慧。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岁晚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形式: 古风

岁暮

已任时命去,亦从岁月除。

中心一调伏,外累尽空虚。

名宦意已矣,林泉计何如。

拟近东林寺,溪边结一庐。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岁暮

惨澹岁云暮,穷阴动经旬。

霜风裂人面,冰雪摧车轮。

而我当是时,独不知苦辛。

晨炊廪有米,夕爨厨有薪。

夹帽长覆耳,重裘宽裹身。

加之一杯酒,煦妪如阳春。

洛城士与庶,比屋多饥贫。

何处炉有火,谁家甑无尘。

如我饱煖者,百人无一人。

安得不惭愧,放歌聊自陈。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早冬游王屋自灵都抵阳台上方望天坛偶吟成章寄温谷周尊师中书李相公

霜降山水清,王屋十月时。

石泉碧漾漾,岩树红离离。

朝为灵都游,暮有阳台期。

飘然世尘外,鸾鹤如可追。

忽念公程尽,复惭身力衰。

天坛在天半,欲上心迟迟。

尝闻此游者,隐客与损之。

各抱贵仙骨,俱非泥垢姿。

二人相顾言,彼此称男儿。

若不为松乔,即须作皋夔。

今果如其语,光彩双葳蕤。

一人佩金印,一人翳玉芝。

我来高其事,咏欢偶成诗。

为君题石上,欲使故山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