酴醾

唤将梅蕊要同韵,羞杀梨花不解香。

如何五月露寒殿,不与薰风送晚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酴醾》由宋代诗人晁补之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酴醾花的独特魅力与情感寄托。

首句“唤将梅蕊要同韵”,以拟人化的手法,将酴醾与梅花相比较,暗示酴醾在花期上虽晚于梅花,却同样拥有高雅的气质和清新的韵味。这不仅表现了酴醾花的美丽,也暗含了诗人对酴醾的欣赏与喜爱之情。

次句“羞杀梨花不解香”,则进一步突出了酴醾花的独特之处——香气。相比梨花,酴醾花更胜一筹,不仅形态优雅,而且香气迷人,令人心醉。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酴醾花的香气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酴醾花的赞美之情。

后两句“如何五月露寒殿,不与薰风送晚凉”,则是对酴醾生长环境和季节特点的描绘。五月,露水渐寒,但酴醾依旧盛开,不畏寒露,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同时,诗人又巧妙地将酴醾与薰风(温暖的南风)联系起来,想象在薰风的吹拂下,酴醾能为人们带来一丝丝的清凉,既体现了酴醾花的季节性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酴醾花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也蕴含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句(其一)

短棹孤飞誇寥廓,洪涛高卧看星辰。

形式: 押[真]韵

句(其三)

山色不违人,嵌满千家窗。

形式: 押[江]韵

偈六十三首(其二十四)

三八念诵,五日一参。古佛标榜,今人可观。

通方上士,不用颟顸。如石含玉,似地擎山。

直下会得,也大无端。

明暗一条今古路,依俙屈曲隔烟岚。

形式: 偈颂

因山见水,见水忘山。山水俱忘,理归何所。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