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酴醾》由宋代诗人晁补之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酴醾花的独特魅力与情感寄托。
首句“唤将梅蕊要同韵”,以拟人化的手法,将酴醾与梅花相比较,暗示酴醾在花期上虽晚于梅花,却同样拥有高雅的气质和清新的韵味。这不仅表现了酴醾花的美丽,也暗含了诗人对酴醾的欣赏与喜爱之情。
次句“羞杀梨花不解香”,则进一步突出了酴醾花的独特之处——香气。相比梨花,酴醾花更胜一筹,不仅形态优雅,而且香气迷人,令人心醉。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酴醾花的香气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酴醾花的赞美之情。
后两句“如何五月露寒殿,不与薰风送晚凉”,则是对酴醾生长环境和季节特点的描绘。五月,露水渐寒,但酴醾依旧盛开,不畏寒露,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同时,诗人又巧妙地将酴醾与薰风(温暖的南风)联系起来,想象在薰风的吹拂下,酴醾能为人们带来一丝丝的清凉,既体现了酴醾花的季节性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酴醾花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也蕴含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