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每书题作上都字,怅望关东无限情。
寂寞此心新雨后,槐花高树晚蝉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封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关东的无限思念和寂寞情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新雨后的寂静、槐花高悬于大树之上以及晚蝉鸣叫,诗人传达了心中难以言说的哀愁与孤独。
首句“每书题作上都字”表明诗人在书信或作品中常常提及都城,即长安,通过这种方式寄托对远方故土的思念。这里的“都字”不仅是文字上的记载,更是心灵深处的情感流露。
接下来的“怅望关东无限情”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关东(即陕西一带)的强烈乡愁和情感。关东在古代常指中国北方的地域,对于身处异地的游子而言,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承载着家国的情怀。
第三句“寂寞此心新雨后”描绘了一幅新雨过后的静谧景象,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外界环境相结合,通过寂寞的氛围来强调其孤独和哀愁的情怀。
最后一句“槐花高树晚蝉声”则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槐花在古代常象征着高洁和远离尘世,而晚蝉鸣叫则是夏季特有的声音,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增强了内心的孤独感和对往昔时光的追忆。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远方故土的深情思念,也有在异乡寂寞的心境写照。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遣闷多凭酒,公心只仰胡。
挺身唯直指,无意独欺愚。
山翠湖光似欲流,蜂声鸟思却堪愁。
西施颜色今何在,但看春风百草头。
一双玉手十三弦,移柱高低落鬓边。
即问向来弹了曲,羞人不道《想夫怜》。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