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千山杂咏四首(其一)

瞻山若可登,登山未可即。

驱马入烟云,披衣乱荆棘。

急湍隔危途,弃乘贾足力。

藓滑鲜人踪,芝残多鹿迹。

方讶青霭回,瞥见红寺出。

寺上落飞泉,匹练几千尺。

建瓴悬青天,奔虬凌白日。

水气散瑶光,含灵变颜色。

悚身不敢前,倚树惊战慄。

山僧致野情,摘果慰喘息。

幽禽时一鸣,清响彻遥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千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敬畏之情。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种种景象和心境变化。

首先,诗人表达了对山的向往与探索欲:“瞻山若可登,登山未可即。” 展现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挑战精神。接着,“驱马入烟云,披衣乱荆棘” 描绘了登山途中艰难险阻,但诗人并未退缩,而是勇往直前。

“急湍隔危途,弃乘贾足力。” 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登山的艰辛,水流湍急,道路险峻,诗人不得不放弃乘坐,依靠双脚前行。随后,“藓滑鲜人踪,芝残多鹿迹。” 描述了山间环境的原始与荒凉,苔藓覆盖,少有人迹,鹿群活动频繁。

“方讶青霭回,瞥见红寺出。” 这两句转折,从自然景观转向人文景观,诗人惊讶于云雾散去后,红墙绿瓦的寺庙突然出现在眼前,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寺上落飞泉,匹练几千尺。” 描述了寺庙上方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如同一条长长的白练,气势磅礴。接下来,“建瓴悬青天,奔虬凌白日。” 进一步描绘了瀑布的动态美,仿佛悬挂在青天之上,奔腾的水流冲破白日的光芒,充满力量与生机。

“水气散瑶光,含灵变颜色。” 水气在阳光下闪耀着宝石般的光芒,色彩随光线变化而变化,展现出自然界的神秘与美丽。最后,“悚身不敢前,倚树惊战慄。” 表达了面对如此壮丽景色时的敬畏之情,诗人不敢轻易靠近,只能倚靠树木,内心激动不已。

“山僧致野情,摘果慰喘息。” 在这自然美景之中,山僧的出现为诗人带来了安慰与宁静,他们分享果物,让疲惫的旅人得以休息。最后,“幽禽时一鸣,清响彻遥碧。” 以鸟鸣声结束,清脆悦耳,回荡在遥远的碧空之中,增添了诗作的意境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352)

戴梓(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千山杂咏四首(其二)

奇山能诱人,既倦复探讨。嵚崟碍芳踪,?仄赖萝茑。

浮涛履和风,飘忽泛瑶岛。

慈航白云隈,香客逗䆗窱。

苔花绣文裀,践礼致虔祷。

周瞻转邃深,黤黮失昏晓。

砭骨骇沈阴,牵心畏阽倒。

时闻声冬丁,幽泉滴崖小。

此中别有天,长谢雨露杳。

我欲托高栖,尘绁勿复道。

因思桃花源,空说春波窎。

形式: 古风

游千山杂咏四首(其三)

群峰峙日脚,似云不似山。

西风吹不变,始知山意閒。

灵异召真喜,如逢故人欢。

骋目代登足,浮云偕往还。

无计促飞马,翻恨山难攀。

形式: 古风

游千山杂咏四首(其四)

别友友有脚,可期友往回。

别山山无羽,唯期余重来。

繄余岁云暮,羁困天之隈。

遐情动芳趾,荆棘生群猜。

老屋压白首,饥寒酿死灰。

含泪向山愬,抚树空徘徊。

酸风结云马,幽壑兴殷雷。

情极不在语,默契答中怀。

寒翠洒空雨,孤云来天街。

世人不我惜,山当为我哀。

何时重来此,坐视山花开。

形式: 古风

逢子先上人

乡语隔垣听,惊看若故人。

流离二十载,不敢问姻亲。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