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劳玉初先生劳山归去来图

杨子渡扬子,椒山住焦山。

姓字巧曶合,古人邈难攀。

不谓遁世人,名山恰相关。

言访逢萌居,受姓溯其先。

赢秦昔乱纪,万户琅玡迁。

实惟劳山下,因山姓以传。

贤者避其世,得姓非徒然。

自有此山来,几阅海成田。

苍颜破涕笑,乃今见公还。

孤踪感行止,信矣非人权。

哀哉道丧世,本根必先颠。

末季坏礼法,首决三纲藩。

一老口卒瘏,沧流不可填。

天心忽盈荡,杀机动瀛寰。

我欲避蹄迹,一盻空九天。

先生正高卧,独拥松风寒。

半壁晃海日,犹梦先王观。

东坡咏遗逸,死灰或馀烟。

万一东园翁,翻然下商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题为《题劳玉初先生劳山归去来图》。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杨子渡过扬子江,椒山寓居焦山的场景,引出对劳山及其历史的联想。劳山与隐士有关,劳玉初先生取姓于此,暗示了贤者避世的传统。诗人感慨时世变迁,礼法崩坏,表达了对道义沦丧的哀叹。

诗中提到赢秦之乱,琅玡人迁徙至劳山,强调了劳山名字的由来和历史渊源。诗人感叹贤者如先生般选择避世,劳山见证了这些变迁。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以及个人想要远离尘嚣的愿望。最后,诗人想象先生在高卧松风之中,仍怀揣着对先王之道的追忆,而自己则希望能像东园翁那样,从世俗中超脱出来。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通过对劳山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道德和个人选择的思考。

收录诗词(1192)

陈曾寿(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 字:仁先
  • 号:耐寂
  • 籍贯: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
  • 生卒年:1878~1949

相关古诗词

三台山山居杂诗(其七)

山中栗正熟,坼苞满田畛。

蒸燖拌酱椒,侑酒滋芳辛。

醉中有陶苏,颇洗战国秦。

山气忽苍凉,炊香爱松薪。

近邻过朱马,数见弥情亲。

虽止桑麻言,不杂朝市尘。

一丘万事旧,开卷时汲新。

冷月与朝阳,皓皓同昏晨。

片端且论定,真作山中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三台山山居杂诗(其八)

谢子汉之阳,乱世皋比拥。

截流逢生源,壁立见真勇。

刘叟卧江浔,破寺俯汹涌。

苦约过颜堪,远念生敬竦。

至诣久寂寥,双茧或破蛹。

石径秋气高,夕照明孤耸。

何时共游踪,物外一笑踊。

形式: 古风 押[肿]韵

独行至六通寺

山深息交游,独往寻僧庵。

径转忽异色,迎面堆浓岚。

高柯正脱叶,新红醉霜酣。

上方带修竹,万翠犹毵毵。

到门剥啄久,伛偻应瞿昙。

院静无履声,微闻度檀楠。

长老信古德,耿悫致敬谦。

同居尽清修,不数前三三。

上堂俨夕课,龙吟起深潭。

一步千威仪,千业一拜参。

皈依罪过身,惨怛人天含。

旁观敢赞叹,偷懈徒心惭。

方知设教力,历劫礼所担。

晚寻竹径归,回首情犹耽。

夜枕接瞻闻,寝寐同清严。

形式: 古风

八月二十七日奉母再到龙井

浮踪到寺似投林,我与寒泉共一心。

坡老来如前日事,慈云閒作本山阴。

坚苍入骨嵌岩树,曲折沿流绕指琴。

未识诸天定何意,佛香遥送过前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