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颇爱烧香是鼻尘,不应缘嗅又劳人。
方床石鼎过清昼,一缕山灵伴老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的生活情趣与心境。首句“颇爱烧香是鼻尘”,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对焚香的热爱,但同时也自嘲地指出,自己之所以喜爱焚香,或许只是因为香气能掩盖鼻孔的灰尘,这种喜爱并非出于真正的嗅觉享受。次句“不应缘嗅又劳人”,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喜爱的非功利性,似乎在说,自己喜爱焚香,并非为了满足嗅觉的需求,而是另有深意。
接着,“方床石鼎过清昼”描绘了僧侣日常生活的场景:在宁静的白天里,他坐在方床上,旁边摆放着一个石制的茶鼎,这不仅是对简朴生活的写照,也暗示了他对禅定和静谧的追求。最后,“一缕山灵伴老身”则点明了焚香与自然界的联系,仿佛那一缕缕轻烟,不仅净化了空气,也带来了山林间的灵气,陪伴着老僧度过平凡而充实的一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对于生活细节的品味与感悟,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哲学思考。
不详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冰雪肌肤染绛云,岁寒林下对吟身。
先天气至浑如醉,初日光融转更新。
白发无能酬造化,金丹有道驻长春。
少年莫笑诗成处,倾倒相欢忘主宾。
春晓红生岛屿云,此中尽著两閒身。
不愁花笑发须白,漫诧人间句法新。
曲水徘徊天上日,深杯斟酌自家春。
繁英未落须频到,翠实金盘尚及宾。
雪后孤根发暖云,栽培本自一人身。
紫薇遗意成千古,绛萼深期又一新。
忠厚敢忘嘉树赋,冲和思广北枝春。
若为稚子犹堪教,三祝三加望大宾。
苏木空闻蜀贾舟,袜材还复望袁州。
画叉犹是黄冈竹,细和陶诗饱即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