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大士神歌赞

南海海深幽绝处,碧绀嵯峨连水府。

号名七宝恪迦山,自在观音于彼住。

宝陁随意金鳌藏,云现兜罗银世界。

众玉装成七宝台,真珠砌就千花盖。

足下祥云五色捧,顶上飞仙歌万种。

频伽孔雀尽来朝,诸海龙王齐献供。

宝冠晃耀圆光列,缨络遍身明皈洁。

脸如水面瑞莲芳,眉似天边秋夜月。

绣衣金缕披霞袂,缥缈素服褊袒臂。

□珈珂佩响珊珊,云罗绶带真珠缀。

红纤十指疑酥腻,青莲两目秋波细。

咽颈如同玉碾成,罗纹黛染青山翠。

朱唇艳莹齿排河,端坐昂昂劫几何。

化身百亿度众生,发愿河沙救鼻阿。

我惭我愧无由到,遥望观音拜赞歌。

大圣大慈垂悯念,愿舒金手顶中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瑰丽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观音大士的神圣与慈悲。诗人王勃通过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观音世界。

首先,诗中描述了观音大士所在之地——南海深处,一片幽邃绝美,碧绿深邃的海水与山峰相连,仿佛通往神秘的水府。山名为“七宝恪迦”,寓意其珍贵与神圣,自在观音则居住于此,彰显其超凡脱俗之境。

接着,诗人描绘了观音大士的居所与装扮。她身着七宝台与千花盖制成的华服,头顶祥云,脚踏五彩祥云,身佩珂佩,头戴宝冠,全身缠绕着珍珠制成的璎珞。她的面容如同水面绽放的瑞莲,眉眼如秋夜之月,手指细腻如凝脂,眼睛深邃如秋水,颈项如同玉雕,嘴唇红润,牙齿洁白,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观音大士的庄严与美丽。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观音大士的敬仰之情。观音大士化身无数,普渡众生,发愿无数,救助众生。诗人自感渺小,无法亲临其境,只能遥望并颂赞观音大士的大慈大悲之心,祈求观音大士的垂怜与庇佑。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观音大士的神圣与慈悲,以及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113)

王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 字:子安
  • 籍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 生卒年:649或650~676或675年

相关古诗词

道林养性歌二首(其一)

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

问我居止处,大宅总林村。

胎息守五藏,气至骨成仙。

形式: 古风

道林养性歌二首(其二)

日食三个毒,不嚼而自消。

锦绣为五藏,身著粪扫袍。

形式: 五言绝句

养生铭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

勿被悲欢极,当令饭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云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形式: 排律

枕上记

侵晨一碗粥,夜食莫教足。

撞动景阳钟,扣齿三十六。

大寒与大热,且莫贪色欲。

醉饱莫行房,五脏皆翻覆。

火艾漫烧身,争如独自宿。

坐卧莫当风,频于暖处浴。

食饱行百步,常以手摩腹。

莫食无鳞鱼,诸般禽兽肉。

自死禽与兽,食之多命促。

土木为形象,求之有恩福。

父精母生肉,那忍分南北。

惜命惜身人,六白光如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