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养性歌二首(其一)

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

问我居止处,大宅总林村。

胎息守五藏,气至骨成仙。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道林养性歌二首(其一)》由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作,体现了其对养生之道的独特见解。诗中以“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开篇,强调了饮食的重要性,提倡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体现了中医养生理论中的“食疗”思想。

接着,“问我居止处,大宅总林村”,诗人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隐居于自然之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胎息守五藏,气至骨成仙”则进一步阐述了养生之道的核心——通过控制呼吸(胎息)来保养内脏(五藏),使体内气血畅通,最终达到延年益寿、成仙的理想状态。这不仅体现了孙思邈对传统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其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养生指南,更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歌,通过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和对生命奥秘的深刻探讨,展现了孙思邈作为医学大家的智慧与情怀。

收录诗词(6)

孙思邈(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无疾而终

  • 籍贯: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
  • 生卒年:581-682

相关古诗词

道林养性歌二首(其二)

日食三个毒,不嚼而自消。

锦绣为五藏,身著粪扫袍。

形式: 五言绝句

养生铭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

勿被悲欢极,当令饭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云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形式: 排律

枕上记

侵晨一碗粥,夜食莫教足。

撞动景阳钟,扣齿三十六。

大寒与大热,且莫贪色欲。

醉饱莫行房,五脏皆翻覆。

火艾漫烧身,争如独自宿。

坐卧莫当风,频于暖处浴。

食饱行百步,常以手摩腹。

莫食无鳞鱼,诸般禽兽肉。

自死禽与兽,食之多命促。

土木为形象,求之有恩福。

父精母生肉,那忍分南北。

惜命惜身人,六白光如玉。

形式: 古风

保生铭

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饮酒忌大醉,诸疾自不生。

食了行百步,数将手摩肚。

睡不苦高枕,唾涕不远顾。

寅丑日剪甲,理发须百度。

饱则立小便,饥乃坐漩溺。

行坐莫当风,居处无小隙。

向北大小便,一生昏幂幂。

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

每夜洗脚卧,饱食终无益。

忍辱为上乘,谗言断亲戚。

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

每去鼻中毛,常习不唾地。

平明欲起时,下床先左脚。

一日免灾咎,去邪兼辟恶。

但能七星步,令人长寿乐。

酸味伤于筋,辛味损正气。

苦则损于心,甘则伤其志。

咸多促人寿,不得偏耽嗜。

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阳事。

独卧是守真,慎静最为贵。

财帛生有分,知是将为利。

强知是大患,少欲终无累。

神气自然存,学道须终始。

书于壁户间,将用传君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