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一夜梦至乱山丛石间出憩道傍拂石坐古榕下仰视木杪萝蔓凌空兴欲蜚举既觉哦成古篇

古榕夹道周,老干参天碧。

溜雨四十围,下视庭前柏。

垂根相勾联,敷荫接南国。

凌寒不改柯,阅人如过客。

山空秋月明,路远车尘寂。

清游记昨梦,危坐倚孤石。

矫首睇云萝,双凫生羽翼。

形式: 排律

翻译

古老的榕树夹道而立,苍老的树干直插蓝天。
树干粗大如四十围,俯瞰庭院中的柏树显得矮小。
树根缠绕相连,绿荫覆盖了整个南方的土地。
即使寒冬也不改变枝柯,看尽人间百态如同过客。
秋天的山林空旷,月光皎洁,路途遥远,车马尘埃渐息。
回忆起昨日的清闲游历,我独自坐在孤石上沉思。
抬头仰望云雾缭绕的藤蔓,仿佛看见两只野鸭展翅飞翔。

注释

古榕:古老的榕树。
周:环绕。
老干:苍老的树干。
参天碧:直插蓝天。
溜雨:形容树干粗大。
四十围:古代计量单位,形容树干粗壮。
下视:向下看。
庭前柏:庭院中的柏树。
垂根:下垂的树根。
相勾联:互相缠绕。
敷荫:遮蔽阳光。
接南国:连接到南方。
凌寒:冒着严寒。
不改柯:不变枝柯。
阅人:看遍世人。
过客:过路的人。
山空:山林空旷。
秋月明:秋月明亮。
路远:路途遥远。
车尘寂:车马尘埃寂静。
清游:清闲游历。
昨梦:昨日的记忆。
危坐:端正地坐着。
孤石:孤独的石头。
矫首:抬头。
睇:注视。
云萝:藤蔓。
双凫:两只野鸭。
生羽翼:展翅飞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远的思想情感。诗人通过对古榕树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它的雄伟与生命力,同时也折射出诗人的个性和精神状态。

“古榕夹道周,老干参天碧。”这里,古榕树像是在守护着一条小道,它的枝叶繁茂,甚至可以直达天际,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沉淀与自然的力量。"溜雨四十围,下视庭前柏"则是从高处眺望,古榕树下的庭院里,雨水汇聚成小溪流过,而庭前的柏树在这样的雨水中显得格外宁静。

“垂根相勾联,敷荫接南国。”诗人继续描绘古榕的枝叶,它们像手臂一样紧密相连,遮天蔽日,甚至可以覆盖到远方的南国。这种形象不仅强调了树木的庞大,也隐喻着某种超越空间的连接和影响。

“凌寒不改柯,阅人如过客。”即便是严冬的寒冷也未能改变古榕坚韧的本性,它就像是在观察着世间的过客一样,这里蕴含了对生命恒久与人生流转的深刻感悟。

“山空秋月明,路远车尘寂。”诗人的情景转换到夜晚,他在一片宁静的山中,仰望着清澈的秋月,耳边只有遥远的车马声,这种描写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清游记昨梦,危坐倚孤石。”诗人似乎是在记录着昨夜的梦境,他坐在一块孤零零的石头上,那种姿态充满了忧郁和深思。

“矫首睇云萝,双凤生羽翼。”最后两句,诗人抬头望向天空中的云层,它们仿佛在变化着形状,而双凤则像是要展翅高飞,这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象征着诗人内心对于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榕树和周遭环境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时间流转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62)

杨冠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字:梦锡
  • 籍贯:江陵(今属湖北)
  • 生卒年:1138-?

相关古诗词

又示同志

寂寂寥寥扬子居,云山相对一床书。

无人载酒问奇字,自把残编时卷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又渔社李先生宠以和篇复用韵(其一)茱萸

南国有秋茱,芳馨袭椒兰。

臞儒山泽间,晨霞却朝餐。

置之红锦囊,荐以黄金盘。

瓶乳下青云,一笑颓玉山。

鸡犬听湛浮,辽鹤将自还。

形式: 古风

又渔社李先生宠以和篇复用韵(其二)采菊

西风寒岩鞠蕊斑,索米长安得路难。

投林倦翼蚤知还,袖手归来三径间。

云屏万叠匡庐山,鹤唳猿啼千古闲。

形式: 古风

三辅黄图载赵飞燕太液池结裾游宋公鸡蹠载飞燕太液池归风送远曲俱谓飞燕欲御风仙去杂用古语戏题于后(其一)

饮飞挟宸舟,彩鹢粲云母。

波涵太液秋,影动灵鼍吼。

观云棹水撷菱蕖,冯夷击鼓群龙趍。

飘飘仙袂随风举,帝怜飞燕结缨裾。

当时得意更深眷,承恩日在昭阳殿。

兹游奇绝冠平生,三十六宫俱健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