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渔社李先生宠以和篇复用韵(其二)采菊

西风寒岩鞠蕊斑,索米长安得路难。

投林倦翼蚤知还,袖手归来三径间。

云屏万叠匡庐山,鹤唳猿啼千古闲。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风吹过寒冷的岩石,菊花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去长安求取粮食的道路艰难。
疲倦的鸟儿早早知道返回树林,我空着手回到自家的小径旁。
万重云雾笼罩着庐山,山中鹤鸣猿啼,千年如斯悠闲宁静。

注释

西风:秋风。
寒岩:寒冷的岩石。
鞠蕊:菊花。
斑:斑驳的痕迹。
索米:求取粮食。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京城。
得路难:道路艰难。
投林:飞回树林。
倦翼:疲倦的翅膀。
蚤知还:早早知道返回。
袖手:空着手。
归来:返回。
三径间:自家的小径旁。
云屏:云雾缭绕的屏障。
万叠:重重叠叠。
匡庐山:庐山。
鹤唳:鹤的鸣叫。
猿啼:猿猴的啼声。
千古闲:千年悠闲宁静。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冠卿的作品,名为《又渔社李先生宠以和篇复用韵(其二)采菊》。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

“西风寒岩鞠蕊斑,索米长安得路难。” 这两句诗描写了秋季的西风吹拂着山岩,岩石上生长着苔藓,显露出斑驳陆离的色彩。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长安寻找米粮的困难,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描述,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困顿和求索。

“投林倦翼蚤知还,袖手归来三径间。”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只鸟儿在疲惫中寻找休息之地,最终回到熟悉的环境中。这里的“三径”指的是家中的小路,这是诗人对归属感和平静生活的一种向往。

“云屏万叠匡庐山,鹤唳猿啼千古闲。” 这两句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感受。山峦重叠如同云雾一般,庐山则显得庄严而神秘。而“鹤唳猿啼”则是对野兽鸣叫声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悠久且宁静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灵声音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粮食的渴望,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62)

杨冠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字:梦锡
  • 籍贯:江陵(今属湖北)
  • 生卒年:1138-?

相关古诗词

三辅黄图载赵飞燕太液池结裾游宋公鸡蹠载飞燕太液池归风送远曲俱谓飞燕欲御风仙去杂用古语戏题于后(其一)

饮飞挟宸舟,彩鹢粲云母。

波涵太液秋,影动灵鼍吼。

观云棹水撷菱蕖,冯夷击鼓群龙趍。

飘飘仙袂随风举,帝怜飞燕结缨裾。

当时得意更深眷,承恩日在昭阳殿。

兹游奇绝冠平生,三十六宫俱健羡。

形式: 古风

三辅黄图载赵飞燕太液池结裾游宋公鸡蹠载飞燕太液池归风送远曲俱谓飞燕欲御风仙去杂用古语戏题于后(其二)

瑶池翠水波粼粼,日暮寒生碧草春。

阿娇厌贮黄金屋,来歌送远归风曲。

仙乎去故而就新,歌声嘹亮遏行云。

黄鹄一去无消息,人间有情泪沾臆。

形式: 古风

久雨新霁蚤过松竹道院复以雨归因用汪彦章一春略无十日晴之句

一春略无十日晴,灶前濈濈蛙黾生。

晨兴登视云霁平,揽衣出门聊意行。

东风吹拂酒面醒,花光掠我双眼明。

举头还听鸠妇鸣,归来有酒愁独倾。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久客倦游归憩僧坊有怀蓬居梵竺卿寂光常不轻

志士长肮脏,曲钩封公侯。

得丧亦何有,贤愚同一丘。

日月如跳丸,少年今白头。

胡为浪自苦,九折不停辀。

庞眉碧眼禅,一笑万事休。

辽鹤我言归,君其来与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