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万松岭寻仙人洞

松柏碍云日,■确石色古。峰影入溪流,天水相吞吐。

蛇径萦乖厓,攀跻足莫主。

崱屴阅重冈,幽深窥洞府。悬泉暗相激,䆵?溜石乳。

向背势超忽,移步不可睹。

入林疑昼昏,出林日尚午。

嘤嘤栗留鸣,前山不数武。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万松岭上寻访仙人洞的壮丽景象与复杂心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首先,诗中“松柏碍云日,■确石色古”两句,通过松柏遮蔽云日和岩石古朴的颜色,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氛围,为后续的探险之旅奠定了基调。接着,“峰影入溪流,天水相吞吐”描绘了山峰倒映在溪流中的景象,天水交融,仿佛天地间的一场盛宴,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与壮美。

“蛇径萦乖厓,攀跻足莫主”则描述了寻访之路的艰难与险峻,蜿蜒曲折的小径绕过险峻的山崖,攀登时步步维艰,没有明确的方向感。这种对旅途的描绘,既体现了自然环境的险恶,也暗示了寻找仙人洞过程中的挑战与不确定。

“崱屴阅重冈,幽深窥洞府”进一步展示了寻访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穿越重重山冈,深入幽暗之地,最终窥见仙人洞的所在。这里不仅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蕴含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悬泉暗相激,䇲溜石乳”描绘了洞内水流的动态之美,悬泉在黑暗中相互激荡,石乳滴落形成独特的景观,展现了洞穴内部的神秘与美丽。

“向背势超忽,移步不可睹”则表达了在洞穴内的迷离与迷失,方向变得模糊,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增加了探险的紧张感和神秘色彩。

最后,“入林疑昼昏,出林日尚午”描述了进入森林时的昏暗与走出森林时的明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从黑暗到光明的转变,同时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旅程的结束。

“嘤嘤栗留鸣,前山不数武”以鸟鸣声作为收尾,不仅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旅程的终点就在不远处,给人以希望与满足之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万松岭寻访仙人洞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以及探险过程中的挑战与发现,同时融入了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263)

戴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种牡丹分得长字

积翠古名园,颓废无人赏。

荣华有憔悴,天香委榛莽。

我来宰兹土,搜奇怅已往。

念此绝世姿,移置瑶台上。

瑶台一何崇,榛莽一何枉。

殷勤灌溉心,重是百花长。

草木感知己,酬报情岂爽。

倍发来春花,高堂供色养。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正石

苍翠辞高峰,背向人间立。

阅历几来官,相顾不相识。

我性耽冥搜,转移施微力。

众情诧改观,喧然叹奇辟。

邃穴欲生云,随风升虚碧。

位置失本真,顽蠢一拳石。

始知殊异材,多为世所惜。

形式: 古风

题长城驿姜女祠

新秋天气佳,群鸟鸣林木。

公事既云已,策杖越山麓。

是时雨初收,万象喜新沐。

高原扩奇怀,远迩纷来目。

古祠覆茅茨,修篁夹径曲。

云是秦时女,殉夫长城窟。

斯言似不经,史传无专录。

山海有高坟,余曾吊昔夙。

睹兹然疑生,错误沿流俗。

应是杞梁妻,夫死死于哭。

姑置无复道,徘徊眷遐瞩。

形式: 古风

司贞女二首(其一)

斲彼冬青木,练兹冰蚕丝。

不奏合欢音,翻鼓别鹄词。

结缡自髫龀,没齿以为期。

不谓永决绝,乃在及笄时。

妾心非朝露,不为白日晞。

芙蓉负霜死,不作浮蘋移。

平生味凫藻,何以执妇仪。

愿言觌君面,为君守孤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