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行

庐山之西形势聚,无位真人依位住。

地祇掣锁金城开,石龙喷水银潢注。

峰峦约勒万马回,杉松自作千兵护。

宝殿峥嵘跨碧霄,圆容丽服微西顾。

江南妃子亲施田,香饭供僧无亿数。

法焰相传十二人,师泛铁船杨子渡。

杨子渡头秋风高,霹雳驾雪翻惊涛。

中有渔家妙绝手,一钓三山连六鳌。

纵时大地悉震恐,收来尘刹无纤毫。

当年曾许心莫逆,今朝又作圆通客。

挂冠已脱尘俗缘,一心愿住清凉国。

清凉之国进能知,日长马倦人多迷。

从来闻说曹溪路,只今踏断庐山西。

形式: 古风

翻译

庐山之西形势聚,无位真人依位住。
地祇掣锁金城开,石龙喷水银潢注。
峰峦约勒万马回,杉松自作千兵护。
宝殿峥嵘跨碧霄,圆容丽服微西顾。
江南妃子亲施田,香饭供僧无亿数。
法焰相传十二人,师泛铁船杨子渡。
杨子渡头秋风高,霹雳驾雪翻惊涛。
中有渔家妙绝手,一钓三山连六鳌。
纵时大地悉震恐,收来尘刹无纤毫。
当年曾许心莫逆,今朝又作圆通客。
挂冠已脱尘俗缘,一心愿住清凉国。
清凉之国进能知,日长马倦人多迷。
从来闻说曹溪路,只今踏断庐山西。

注释

庐山:庐山。
西:西部。
形势:地势。
聚:聚集。
无位真人:无官职的仙人。
依位:居住在特定位置。
地祇:地神。
掣锁:控制。
金城:坚固的城池。
石龙:石头雕刻的龙。
银潢:银河。
峰峦:山峰。
约勒:约束。
万马:众多马匹。
杉松:杉树和松树。
宝殿:华丽的宫殿。
峥嵘:高峻。
碧霄:青天。
圆容:圆润的面容。
丽服:美丽的服装。
江南:江南地区。
妃子:贵妃。
亲施:亲自赐予。
田:田地。
亿数:无数。
法焰:佛法传承。
十二人:十二代。
师:法师。
铁船:铁制船只。
杨子渡:地名。
秋风高:秋风劲吹。
霹雳:雷声。
驾雪:卷起雪花。
翻惊涛:掀起惊涛骇浪。
渔家:渔夫。
妙绝手:技艺高超。
三山:传说中的三座神山。
六鳌:海中巨龟。
大地悉震恐:大地震动。
尘刹:尘世。
纤毫:丝毫。
曾许:曾经许诺。
心莫逆:心意相投。
圆通客:修行者。
挂冠:辞去官职。
尘俗缘:世俗的牵绊。
清凉国:佛教中的极乐世界。
清凉之国:极乐世界。
进能知:进入后能洞察一切。
日长:白天漫长。
马倦:马儿疲惫。
人多迷:人们容易迷失。
曹溪路:曹溪之路。
踏断庐山西:走过庐山的西麓。

鉴赏

这首宋诗《圆通行》描绘了庐山西麓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诗人以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将山势比作万马回旋,峰峦如杉松卫士,宝殿直入云霄,仿佛仙人居住之地。"江南妃子亲施田"一句,暗示了这里的佛教修行与世俗之富饶相连,香饭供僧的场景宏大无比。

诗中提到的"法焰相传十二人",可能指的是佛法传承中的重要人物,而"师泛铁船杨子渡"则描绘了一位高僧乘船过江的景象,增添了神秘色彩。接下来的"一钓三山连六鳌"描绘了渔夫的神奇技艺,象征着超凡的力量和对佛法的领悟。

诗人陈舜俞以"当年曾许心莫逆,今朝又作圆通客"表达自己对佛法的向往和对尘世的放下,"挂冠已脱尘俗缘"表达了他出世的决心。最后,诗人表示要追寻清凉国(佛教中的理想境界),即使路途遥远,也要坚定地踏上庐山西行之路,寻找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禅宗的敬仰和追求,以及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57)

陈舜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桃花坞

路转青山曲,地暖留青春。

昔闻千树桃,香艳红氤氲。

游子想神仙,花下啼鸟驯。

于今空蔓草,况复种桃人。

唯应坞中月,清光无故新。

形式: 古风

饯张郎中

莫爱卞山色,莫羡苕水清。

山高天早寒,水深潜浪生。

维此贤丈人,宇韵和且平。

冷清窅无威,妍词吐春英。

众人玩其华,君子挹中情。

恺悌神所劳,假乐眉寿并。

安车省家园,华艾立儿甥。

邦君示尊礼,宴衎既丰盈。

言还湖上居,载酒饯东城。

宾醉可复诉,贵老事非轻。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寄扬州知府钱舍人

岁月倏已逝,流光浩无涯。

新阳达厚地,草木渐萌芽。

禽鸟知时节,声哢日夕嘉。

人生独何为,不与物同华。

齿发俱摇落,唯有老大加。

缅怀西垣客,事业纷天葩。

三年辞帝右,士夫叹聱牙。

道大益不容,眇小固何嗟。

闻有难老药,沆瀣和丹砂。

但愿寿百岁,未能定龙蛇。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寄虔州东禅惠长老

山僧未识面,远想何潇洒。

客从赣上来,肯可必儒雅。

学诗拟柴桑,陈编长在把。

冥搜得佳句,冲淡相上下。

由来渊源远,知解妙空假。

史君固好善,公馀枉车马。

玄谈閒清吟,至乐匪尊斝。

借问岁早晚,重修远公社。

形式: 古风 押[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