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花盛放诗以志别

异哉岁寒姿,乃与群芳叶。

一变入梅岑,疏影香猎猎。

再变入兰畹,有膏清足挹。

三变入桃林,猩猩红一捻。

合之如互体,杂物乃相挕。

分之如两象,同德自相接。

天巧过寄生,人功薄移贴。

因思草木性,足入京焦箧。

遂以夭夭花,附兹猗猗叶。

几疑美人虹,堕落君子牒。

毕竟岁寒姿,不随春偞偞。

彼实则已殽,此箭乃稠叠。

贞心拒严霜,芳影拆秀荚。

方酹花间鸱,已催江上屧。

惆怅别此君,刘郎长不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夹竹桃花为题,描绘了其从冬至春的生长变化,以及与四季更替的关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夹竹桃花在不同季节中的形态和精神特质。

首句“异哉岁寒姿,乃与群芳叶”,开篇即点明了夹竹桃花的独特之处,它在寒冷的冬季依然保持生机,不同于其他花卉在春天才绽放。接着,“一变入梅岑,疏影香猎猎”描绘了夹竹桃花在梅树丛中,其稀疏的影子和飘散的香气,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

“再变入兰畹,有膏清足挹”进一步描述了夹竹桃花与兰花相伴,其清新的香气足以让人汲取。随后,“三变入桃林,猩猩红一捻”则将夹竹桃花与桃花相比较,其猩红色的花朵如同一捻猩红,鲜艳夺目。

“合之如互体,杂物乃相挏。分之如两象,同德自相接”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夹竹桃花与其他植物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无论是合为一体还是各自独立,都能体现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内在联系。

“天巧过寄生,人功薄移贴”则赞美了大自然的巧妙安排和人工的微小影响,强调了自然界的神奇与人类智慧的结合。

“因思草木性,足入京焦箧”引申出对自然界万物特性的思考,认为这些特性足以被记录和研究。

“遂以夭夭花,附兹猗猗叶”表达了诗人对夹竹桃花的喜爱之情,将其盛开的花朵与绿叶紧密相连。

“几疑美人虹,堕落君子牒”将夹竹桃花比作美人的彩虹,落入君子的书简之中,寓意其美丽与高洁。

“毕竟岁寒姿,不随春偞偞”强调了夹竹桃花在严冬中保持的姿态,不随春日的慵懒而改变。

“彼实则已殽,此箭乃稠叠”通过对比,突出了夹竹桃花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实指果实成熟,箭指花期繁密。

“贞心拒严霜,芳影拆秀荚”赞扬了夹竹桃花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面对严霜也能保持其芳香和美丽的身影。

“方酹花间鸱,已催江上屧”描绘了诗人欣赏夹竹桃花时的情景,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惆怅别此君,刘郎长不惬”表达了诗人对夹竹桃花的不舍之情,希望与之长久相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夹竹桃花生长过程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之美和精神内涵,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98)

全祖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字:绍衣
  • 号:谢山
  •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 生卒年:1705-1755

相关古诗词

舟次半浦再哭五岳游人兼东两嗣君

薤露凄凉江上来,寿宁堂下几徘徊。

大椿倏已随朝露,带草依然染绿苔。

为幸荆花重合秀,不教菌蠹得成灾。

夜台此足怡先志,纯孝原非仅致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五岳游人欲刊予所作梨洲先生墓碑未及而卒临之成先志鸠工诗以美之

此志高州恨未成,尊公諥委最伤情。

墓门长作呜呼字,宰木谁传恸哭声。

再世證人宁坠地,百年报本克寻盟。

秪愁东国人伦重,惭愧中郎任丽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蜀山渡口守潮

停挠蜀山头,梦入蜀冈尾。

浙东之淮东,行役于焉始。

蜀道邈三峨,迢迢六千里。

蚕丛与鱼凫,寥天阻南纪。

岂有风马牛,而忽通神髓。

命名自独峰,附会真无理。

吁嗟蜀道难,不独三峨里。

何如卧蜀山,饱看江霞绮。

形式: 古风

九灵山房

吾怀九灵翁,大节如孤鸾。

浮海未得遂,辗转九洞天。

如何变姓名,尚为弋者弹。

高皇不能屈,馀生终自残。

未闻翘车士,乃以牢狱填。

诸公不强谏,史册足长叹。

黄竹夜泪落,白龙亦神寒。

至今永乐寺,悽怅云林烟。

嵯峨君臣义,不以夷夏迁。

高皇提日月,赤手洗幽燕。

九灵所遭遇,尚与余蔡悬。

疑或可无死,巽辞得生还。

不见东维子,平定巾栾栾。

暂下读书台,卒返三泖间。

重渊见李黼,完节要无愆。

而士各有志,不忘丧其元。

高皇亦色动,晨星黯长干。

㴞㴞江河下,大节良所难。

为我寓公重,山房永勿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