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公画像赞

水月道场严净久,空华人世落残馀。

骨埋龙阜谁名宝,却在鹰巢不姓朱。

形式:

鉴赏

这首诗《宝公画像赞》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通过描绘宝公画像的场景,展现了对宝公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首句“水月道场严净久”,描绘了宝公修行之地的环境,水月交辉,道场庄严而清净,时间似乎在这里凝固,长久地保持着这份静谧与神圣。这句诗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宝公修行时的宁静与专注。

次句“空华人世落残馀”,则将宝公与世俗世界进行了对比。宝公虽已远离尘嚣,但其精神与影响却依然在人世间留下痕迹,如同残余的光辉,照亮着后人的道路。这里运用了“空华”这一佛教术语,象征着宝公的精神超越了物质世界,达到了一种空灵的状态。

接下来,“骨埋龙阜谁名宝,却在鹰巢不姓朱”,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对宝公形象的刻画。宝公的遗骨被埋葬在龙阜山中,这里没有世俗的名号,只有他内在的光芒。即使在鹰巢之中,宝公的精神也并未被世俗的权贵所占据,他的影响力超越了表面的权势和地位,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宝公画像赞美的方式,不仅表达了对宝公个人的崇敬,更体现了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追求。通过描绘宝公修行之地的庄严、与世俗世界的对比以及遗骨所在之地的超然,诗人在字里行间传达出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情感。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枣柏大士画像赞

须眉如画颀而美,风神如秋气奇伟。

平生归宿东北方,长劳动中寂而止。

翛然跣足散衣行,智智用中不乖体。

帝王家生得自在,寿量不书绝终始。

虎受使令心境空,女为伴助憎爱弃。

冠巾传心即俗真,方隅示法即事理。

只将枣柏荐斋钵,我来阎浮非著味。

自然光明生齿牙,我谈辞章皆实义。

佛子授汝以显诀,一言便足超十地。

随顺无明起诸有,若不随顺有离异。

圣贤酪生凡乳中,只由观照戒定慧。

是谓大士同体悲,令我顿入一切智。

作大佛事遍尘刹,华藏界中容顿辔。

以空为坐礼十身,以愿为舌说千偈。

如以花说无边春,如以滴说大海味。

稽首世间妙莲华,愿常清净出泥滓。

形式:

永嘉真觉大师真赞

情根无功,意识无作。现量圆成,见闻知觉。

如镜受灯,光无坏杂。烈火焚烧,河流湍逝。

谷风怒号,大地依止。俱无知思,亦复如是。

此涅槃门,如鼓涂毒。曹溪挝之,闻者僵仆。

以椎授公,万像惊缩。光明之语,粲如日星。

精严之行,清如玉冰。惟不传者,与空相应。

我初学道,如握与拳。晚乃觉之,如手安然。

有时而用,搏取大千。

形式:

百丈大智禅师真赞

以实问答,空可青黄。以意求道,神落阴阳。

阴阳不测,脱略阴界。青黄摸画,果因不昧。

我有大机,佛无密语。如师子王,露地方踞。

称性文字,随分丛林。如以妙指,发和雅音。

同世之波,寿九十二。护持心宗,谥曰大智。

形式:

大达国师无业公画像赞

以如是观,觉知见闻。性等太虚,卓然而存。

示其身世,如空忽云。应缘上洛,寄名李氏。

在龆龀中,俨大乘器。坐必跏趺,行必直视。

十二落发,二十受具。能于诸佛,放身命处。

解衣盘礴,从容笑语。江西指佛,即心最的。

初亦不然,回首乃识。如眼照物,了證无惑。

燕坐并汾,声动天壤。有所问诘,戒莫妄想。

两朝致敬,累召不往。终不得已,别道以行。

盖视死生,洞若户庭。出入去来,物莫能撄。

众生拘囚,如蝇唾污。公如香象,卓立回顾。

摆坏缰锁,自在而去。公之所养,一至于兹。

人英僧杰,龙章凤姿。谥曰大达,宪穆之师。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