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岩

风露凄然八月秋,瘦藤扶我到山头。

僧居突兀飞鸿上,人迹依稀任鹿游。

旧事已空流水在,闲情都付落花休。

越王未是真尝胆,计出婵娟事可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八月秋风带着寒露,我扶着枯藤来到山顶。
僧人的住所高耸如飞雁栖息,人迹罕至,只有鹿儿自由漫步。
过去的往事已随流水消逝,闲适的心情只能寄托于凋零的花朵。
越王勾践并非真的卧薪尝胆,他的计策比起嫦娥奔月的传说来,显得有些羞愧。

注释

风露:秋风和露水。
凄然:凄凉。
瘦藤:枯藤。
山头:山顶。
僧居:僧人的住处。
突兀:高耸。
飞鸿:飞翔的大雁。
人迹:人的踪迹。
依稀:模糊不清。
旧事:过去的事情。
流水:流水比喻时间流逝。
闲情:闲适的心情。
落花:凋零的花朵。
越王:指越王勾践。
尝胆:卧薪尝胆的故事。
婵娟:月亮,这里指嫦娥。
事可羞:行为可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登山的景象,诗人在八月的凄凉风露中,借助瘦藤攀援至山顶。山中的僧舍孤独而突兀,如同天边飞鸿,行者稀少,只有偶尔的人迹,仿佛任由鹿群游走。这一切都透露出一种寂寞与超脱的氛围。

诗人通过“旧事已空流水在”表达了对过往的淡然和放弃,而“闲情都付落花休”则展示了一种将所有闲情逸致都寄托于自然之中的心境。这里的“闲情”可能指的是世间的牵挂与情感,“落花”则象征着无常与凋零。

最后两句“越王未是真尝胆,计出婵娟事可羞”,借用了历史典故——越王勾践在苦胆中尝到了甘美,寓意深谋远虑。然而诗人这里却说“未是真尝胆”,可能是在表达对那些深谋远虑的计策并不以为然,甚至觉得有些可羞。在古代文化中,“婵娟”往往用来形容女性柔美的姿态,这里被用于描述事件或情事,颇显古典诗词中的婉约与含蓄。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更透露了一种超脱世俗、淡看功名的心境。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世间纷争和计谋的看法,以及对个人情感与闲适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湖口宰任伯厚挹清亭

正笑行役倦,登临心眼开。

舒蕲千里见,蜀赣两江来。

老觉树如此,凉生风快哉。

主人方好客,不算酒行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湖口邂逅张伯丰同行

万里无人独自行,得君逆旅尉东征。

联同骑马相先后,共作诗词迭唱赓。

仆向洞庭和雪渡,船从湖口带冰撑。

明年袍绿荆州去,遇有西人好寄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登旷轩

去春曾与客,携手过桥来。

寺阴松极美,坞深桃不开。

红尘万里去,白首一年回。

净洗旷轩眼,雪天閒看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登凌云高处

摄衣更上一层楼,才到层霄最上头。

方识乾坤真转毂,好知身世付虚舟。

九秋草木岚烟湿,万里山川海气浮。

更欲杖藜穷望眼,眼中何处认神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