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阳赞(其二)

道是太乙元君,又是河上丈人。

渺渺太清之境,巍然道德之身。

形式: 押[真]韵

翻译

有人说这是太乙元君,又有人称他为河上的老人。
他在那深远的太清境界中,拥有着崇高而庄严的道德形象。

注释

道是:据说。
太乙元君:道教中的尊神之一。
河上丈人:可能指代河边的智者长者。
渺渺:形容广阔无垠或深远。
太清:道教中指宇宙的最高境界。
巍然:形容高大且庄重。
道德之身: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形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名为《李伯阳赞》(其二)。通过诗中“道是太乙元君, 又是河上丈人”一句,可见诗人在颂扬李伯阳不仅是道教中的太乙元君,同时也是普通人所尊敬的河上隐者。这两种形象,在中国文化中都具有崇高的象征意义,前者代表了道家的神圣与超脱,后者则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归隐山林的人生态度。

“渺渺太清之境,巍然道德之身”两句,则描绘出一幅高洁、庄严的画面。“渺渺太清之境”,这里的“渺渺”形容的是一种辽阔无边的景象,“太清”则是道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了最高的真理与纯净的境界。这两字用在此处,是在强调李伯阳所处的精神世界之高洁与纯净。“巍然道德之身”,“巍然”一词形容的是一种雄伟、庄严的气势,“道德之身”则是指李伯阳身体力行道家教义,具备了崇高的道德修为。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映衬的手法,突出了李伯阳作为一个道教修炼者的双重身份,以及他所达到的精神高度。诗人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却能勾勒出一幅既有神圣感又不失庄严气度的人物形象,是对古代道家人物崇高境界的一种艺术表达。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苦雨

樱桃大如红乳,芍药开似巨觥。

不念蝶蜂苦雨,姑烦莺燕祈晴。

形式: 六言诗 押[庚]韵

秋热

槐窗过两顷雨,竹榻无一张凉。

风揭莲花白起,月筛桂子黄香。

形式: 六言诗 押[阳]韵

偶成

柳叶枝枝弄碧,花梢点点粘红。

尚有几分春色,还我一半东风。

形式: 六言诗 押[东]韵

谢叶文思惠茶酒

先将荼蘼薰酒,却采枸杞烹茶。

子谓人非土木,贤知吾岂匏瓜。

形式: 六言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