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镜伐竹架过墙葡萄断竹插地复生枝叶无住序曰瑞竹余以诗赠之

为引寒藤延晚翠,试栽碧玉动秋根。

凤梢依旧生虚籁,龙箨相将添远孙。

林月过庭窥断影,茶烟润色到啼痕。

汤休丽藻题还遍,贝叶应多此处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尝试在秋日种植碧玉般的藤蔓,它延伸着寒意,晚间的翠绿更显深沉。
凤凰的枝梢依然轻轻摇曳,发出空灵的声音,龙竹的新芽也增添了几分遥远的气息。
月光穿过庭院,照见了藤蔓的断续影子,茶香增添了夜色,仿佛泪水也染上了颜色。
汤休这样的才子曾题写美丽的诗篇,这些诗句应该在这里被广泛流传,甚至翻刻在贝叶上。

注释

引:引导。
寒藤:寒冷的藤蔓。
延:延伸。
晚翠:傍晚的翠绿。
试栽:尝试种植。
碧玉:绿色宝石,形容藤蔓。
秋根:秋天的根部。
凤梢:凤凰的枝梢。
虚籁:空灵的声音。
龙箨:龙竹的笋壳。
远孙:远方的后代。
林月:月光穿过树林。
窥:偷看。
断影:断续的影子。
啼痕:泪痕。
丽藻:华丽的诗藻。
题:题写。
遍:广泛。
贝叶:古代用于书写的贝多树叶。
翻:翻刻。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园林风光图。开篇“为引寒藤延晚翠,试栽碧玉动秋根”展示了园主对植物的细心培育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在这里,“寒藤”和“碧玉”都形象地表达了园中植物在季节变化中的生长情状。

紧接着,“凤梢依旧生虚籁,龙箨相将添远孙”则展现了园林中古木参天,枝叶繁茂的景象。这里的“凤梢”和“龙箨”都是古人对树木形态的美好描绘,而“虚籁”和“远孙”则暗示着这些老树已历经多年,生长出许多新枝,延续了生命力的壮观。

中间两句“林月过庭窥断影,茶烟润色到啼痕”描绘了一幅诗人在园中赏月饮茶的闲适生活。“林月”和“茶烟”都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常见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内心的宁静。

最后,“汤休丽藻题还遍,贝叶应多此处翻”则透露出园中水景的清新与生机。这里“汤休丽藻”指的是池塘中的荷花,而“贝叶”则可能是对莲叶或其他水生植物的称呼。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园林中水边风光的喜爱和细致观察。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园林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审美趣味。

收录诗词(266)

宋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祖至元末,举茂才,以奉亲辞。工诗。比对精切,造诣新奇。有《翠寒集》等

  • 字:子虚
  • 籍贯:元平江路

相关古诗词

寻贞白先生旧居

百折历云峤,千花通水源。

寒藤垂到地,怪石立当门。

白壤炼丹赤,清池磨剑浑。

曾来诵经处,片雨滴苔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扬州即事

玉垒开方面,金汤控上游。

连营骠骑宅,重柝雁行楼。

彊弩虚空发,飞桥日夜浮。

烟生烽燧地,草死虎狼秋。

此处兵威震,当时国步忧。

六年襄郡守,三策荩臣谋。

大将深围陷,长江万里休。

两淮先按堵,孤注独横筹。

破竹才乘势,闻风已置邮。

乾坤机轴转,海岳版图收。

春变山堂柳,波通汴水鸥。

平坡南下马,远渡北来舟。

无复琼花梦,犹馀芍药愁。

尘埃何竖子,还拥黑貂裘。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次友人春别

波流云散碧天空,鱼雁沈沈信不通。

杨柳昏黄晚西月,梨花明白夜东风。

秋千庭院人初下,春半园林酒正中。

背倚栏杆思往事,画楼魂梦可曾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江上意

朝来暮还去,寒潮不曾住。

江水亦有情,佳期几番误。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