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杪归陵阳别业五首(其四)

乡国乱离后,交亲半旅游。

远闻诚可念,归见岂无愁。

败苇迷荒径,寒蓑没坏舟。

衡门终不掩,倚杖看波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战乱之后家乡分散,亲戚朋友大半都在外漂泊。
远远听到他们的消息确实让人挂念,但回家相见怎能没有忧愁。
枯萎的芦苇遮蔽了偏僻的小路,破旧的船只被寒冷的蓑衣覆盖。
简陋的家门始终不会上锁,我拄着拐杖望着水流波动。

注释

乡国:指家乡,故乡。
乱离:因战乱而离散。
交亲:亲友,交往亲近的人。
旅游:这里指在外流浪、漂泊。
远闻:从远处听到消息。
诚可念:确实值得挂念,引人思念。
归见:回家相见。
岂无愁:怎能没有忧愁。
败苇:枯萎的芦苇。
迷:遮挡,遮蔽。
荒径:荒芜的小路。
寒蓑:冰冷的蓑衣,这里形容蓑衣破旧且给人以寒冷的感觉。
坏舟:破旧的船。
衡门:简陋的门,横木为门,代指贫寒之家。
终不掩:一直不关,表示随时等待亲人归来。
倚杖:拄着拐杖。
看波流:望着水流,含有期盼与思念之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乱后的哀愁与乡思。诗人通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归乡路上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内心的不舍和忧虑。

“乡国乱离后,交亲半旅游”两句直接切入主题,表明国家动荡、家园破碎后的情感状态,以及对远方亲人友人的挂念。这里,“旅游”一词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

“远闻诚可念,归见岂无愁”进一步深化了乡思的主题。诗人在异地听到家乡的声音便不禁动容,而想象着重返故土时的情景,更是愁绪满目。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故土和亲人的深厚情感。

“败苇迷荒径,寒蓑没坏舟”两句则描写归乡路上的萧瑟画面。荒凉的小径被野草所覆盖,而破旧的船只也被水中的植物所缠绕。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表达了他对于现实世界的失望和绝望。

“衡门终不掩,倚杖看波流”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虽然归乡之路充满艰辛,但故土的门扉总会为他敞开。在这静谧的时刻,只有倚靠在杖上凝视着河流的波纹,才能找到一丝慰藉。

整首诗语言朴实而富有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55)

许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 字:文化

相关古诗词

冬杪归陵阳别业五首(其五)

游秦复滞燕,不觉近衰年。

旅貌同柴毁,行衣对骨穿。

篱寒多啄雀,木落断浮烟。

楚夜闻鸣雁,犹疑在塞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塞门

步步经戎虏,防兵不离身。

山多曾战处,路断野行人。

暴雨声同瀑,奔沙势异尘。

片时怀万虑,白发数茎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失题

独夜长城下,孤吟近北辰。

半天初去雁,穷碛远来人。

月黯氛埃积,风膻帐幕邻。

惟闻防虏寇,不语暗伤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白菊

所尚雪霜姿,非关落帽期。

香飘风外别,影到月中疑。

发在林彫后,繁当露冷时。

人间稀有此,自古乃无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