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其一)

客行天地中,嵩峰何突兀。

鸟道阻且修,马烦行复歇。

一入玉女窗,便觉幽兴发。

好鸟鸣嘤嘤,细草乱如发。

石城荫青松,琼壁白喷雪。

中有神圣居,飞甍半摧折。

宝绘翳苔莓,古碑字亦灭。

莫辩千载事,焉能踏仙辙。

徒有感慨怀,脉脉泪不绝。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在天地间行走,嵩山峰峦多么突兀。
山路狭窄又漫长,马儿疲倦,行进又停歇。
一旦进入玉女窗,顿感清幽之情油然而发。
好鸟鸣叫声声,细草丛生如丝发。
石城下青松翠绿,洁白如雪的墙壁映照着阳光。
其中有神圣的居所,飞檐残破,显得苍老。
壁画被苔藓覆盖,古碑上的文字也已磨灭。
千年往事辨不清,怎能追寻仙人的足迹。
只有满怀感慨,泪水默默流淌,无尽无休。

注释

客行:旅行者前行。
突兀:高耸突起。
鸟道:险峻的山路,适合鸟儿飞行。
修:长、远。
玉女窗:传说中的仙人居所。
幽兴:清幽的情趣。
嘤嘤:鸟鸣声。
乱如发:形容细草繁密。
石城:古老的城墙。
飞甍:翘角飞扬的屋檐。
摧折:破损、残破。
宝绘:珍贵的壁画。
苔莓:青苔和莓苔。
千载事:千年的历史故事。
仙辙:仙人的足迹或踪迹。
感慨怀:感慨的心情。
脉脉:含蓄深沉的样子。
泪不绝:泪水不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嵩山游历的景象和心情。开篇"客行天地中,嵩峰何突兀"便设定了一种宏大与神秘的氛围,嵩山如同天地间的一座巍峨巨峰,给人以压迫感。接着"鸟道阻且修,马烦行复歇"表现了诗人在崎岖山路上的艰难跋涉,连鸟兽都不愿通过,马儿也因劳累而频频停歇。

然而当诗人"一入玉女窗"后,景象和心情都发生了转变。"便觉幽兴发"表明诗人进入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感受到了山中之美。此处的"幽兴"是指一种深邃而又激动人心的情感。

以下几句"好鸟鸣嘤嘤,细草乱如发。石城荫青松,琼壁白喷雪"描绘了山中生机勃勃的景象。好鸟的歌声,细草如乱发般蓬勃,石城中的青松和琼壁上的白雪,都显示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纯净。

诗人提到"中有神圣居,飞甍半摧折",指的是山中有仙人的住所,屋顶的瓦片因风雨侵蚀而破损,这不仅增加了景象的神秘感,也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

接下来的"宝绘翳苔莓,古碑字亦灭"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对物质世界的侵蚀。宝贵的画卷被苔藓所覆盖,古老的碑文也因年华而模糊不清。

最后几句"莫辩千载事,焉能踏仙辙。徒有感慨怀,脉脉泪不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历史和传说无法细究,只能沿着古人的足迹前行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感伤和哀愁。泪水不断,是对过往美好而又不可触及的悲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嵩山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面对历史沧桑时的心情和感悟。

收录诗词(542)

汪元量(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嵩山(其二)

行行太室峰,秋声若鸣镝。

流目瞩崎岖,蓬莱应咫尺。

上有神仙区,下有穆王宅。

徘徊复徘徊,泫然感畴昔。

八骏不重来,秋山空月白。

安得会璆韶,共作瑶池客。

形式: 古风

慈元殿赐牡丹

九重羯鼓声动地,万年枝上回春意。

天遣姮娥散一枝,一枝先到山人家。

焚香再拜皋国色,雨露沾濡知帝力。

我愿人间春不老,长对此花颜色好。

形式: 古风

蜀相庙

我谒武侯祠,阴廊草凄凄。

当时南阳结庐学龙卧,深山大泽无人知。

胡为蜀先主,三顾前致辞。

欲烦恢复天下计,先生筹策天下奇。

浩然出山来,凛凛虎豹姿。

乘时既得人,上曰真吾师。

已晓关与张,二子不复疑。

孤有孔明在军中,如龙有水相因依。

历数既有归,破贼当自兹。

可怜复汉社稷心未已,当时三峡图垒空巍巍。

先生有才过曹丕,中原恢复未可知。

惜哉军务劳,一心死无私。

出师一表如皎日,千古万古鸿名垂。

形式: 古风

锦城秋暮海棠

锦城海棠妙无比,秋光染出胭脂蕊。

日照殷红如血鲜,箭砂妆粒真珠子。

玉环著酒睡初觉,脸薄粉香泪如洗。

绛纱穿露水晶圆,笑杀荷花守红死。

蜀乡海棠根本别,有色有香成二美。

春花开残秋复花,簸弄东君权不已。

锦袍公子汗血驹,宾客諠哗间朱紫。

有酒如池肉如山,银烛千条照罗绮。

萧娘十八青丝发,手把金钟歌皓齿。

神仙艳骨世所无,歌声直入青云里。

江南倦客惨不乐,鸣笛哀筝乱人耳。

干戈满地行路难,屏里吴山数千里。

遥怜花国化青芜,浪蕊浮花敢欣喜。

草堂无诗花无德,窃号花仙宁不耻。

春花撩乱亦可怜,秋花烂熳何为尔。

花前妙舞曲未终,红雪纷纷落流水。

薄命佳人只土尘,抛杯拔剑长歌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