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皇心不向晦,改节号中和。
淑气同风景,嘉名别咏歌。
湔裙移旧俗,赐尺下新科。
历象千年正,酺醵四海多。
花随春令发,鸿度岁阳过。
天地齐休庆,欢声欲荡波。
这首诗表达了对皇帝改善时政、使国家安定繁荣的美好祝愿。开篇“皇心不向晦,改节号中和”说明皇上的心意转向光明,改变旧有的节气,命名为中和之节,显示出君主对国事的关怀与希望达成社会和谐的愿景。
接着,“淑气同风景,嘉名别咏歌”描绘了良好的政绩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美好名称传颂而被人们赞歌。这两句强调了君主德行与自然之美的和谐统一,以及这种统一所带来的盛誉。
“湔裙移旧俗,赐尺下新科”则表明皇帝通过改革旧有的礼服习俗,并颁布新的度量标准,以此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这里的“湔裙”可能指代改善衣饰,“赐尺”则是皇权对度量工具的规范。
“历象千年正,酺醵四海多”展示了君主以历史为鉴,致力于长久的正道,以及国家边疆安定、物资丰富的情景。这里的“历象”意味着借鉴历史,“酺醵”则是对国库充实的形容。
诗歌后半部分“花随春令发,鸿度岁阳过”描绘了自然界与时序和谐共存的情景,花开随春季节变化,鸿鹄(大雁)顺应年华流转,反映出时间流逝的美好。
最后,“天地齐休庆,欢声欲荡波”表达了天地间万物同乐、喜悦之情如波涛般传递开去。这两句强调了整个宇宙在皇帝治理下和谐共处,所带来的普遍欢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文盛事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政治美景和社会秩序,以及对君主德政的歌颂。
不详
忆长安,八月时,阙下天高旧仪。
衣冠共颁金镜,犀象对舞丹墀。
更爱终南灞上,可怜秋草碧滋。
岩居旧风景,人世今成昔。
木落古山空,猿啼秋月白。
谁同西府僚,几谢南平客。
摧残松桂老,萧散烟云夕。
迹留异代远,境入空门寂。
惟有草堂僧,陈诗在石壁。
路行三蜀尽,身及一阳生。
赖有残灯火,相依坐到明。
社后辞巢燕,霜前别蒂蓬。
愿为蝴蝶梦,飞去觅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