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鸟道见狼烟,元戎正急贤。
图书借朋友,吟咏入戈鋋。
山色城池近,江声鼓角连。
不应誇战胜,知在檄蛮篇。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的紧张氛围,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战争气氛的描写,表达了对出征将士的担忧和赞美之情。开篇“鸟道见狼烟,元戎正急贤”两句,运用了古代边塞常见的情景——狼烟(烽火)报警,指战事紧急,而“元戎”一词则强调军队的精锐与勇猛。诗人通过这种描写,展示了战争的严峻和将士们的英勇。
接着,“图书借朋友,吟咏入戈鋋”两句,则转向对出征者的文化素养和情操寄托。“图书”指的是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与互借,而“朋友”则蕴含深厚的情谊;“吟咏”表明诗人对文学的热爱,甚至在战乱中也不忘吟诗作赋,“戈鋋”则是战争的声音,与前面的“图书”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句“山色城池近,江声鼓角连”,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险峻与战事的紧迫。山川和城池交织在一起,江水声与战争中的鼓角声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氛围。
最后,“不应誇战胜,知在檄蛮篇”则是诗人对出征者的期望和寄语。诗人提醒将士们不要过于夸耀战争的胜利,因为真正的勇气和智慧体现在能够理解《檄蛮》这样的古籍之中。这不仅是对军事才能的肯定,也是对文武兼备、有文化修养的将领的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既展现了边塞战争的紧张气氛,又通过对出征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意和期望。
不详
浙江江上郡,杨柳到时春。
堑起背城雁,帆分向海人。
峤云侵寺吐,汀月隔楼新。
静理更何事,还应咏白蘋。
五马弋阳行,分忧出禁城。
粉闱移席近,茜旆越疆行。
德茂荣方渐,仁深瑞必呈。
疲氓复何幸,前政已残声。
黔南从事客,禄利先来饶。
官受外台屈,家移一舸遥。
夜猿声不断,寒木叶微凋。
远别因多感,新郎倍寂寥。
到家方坐夏,柳巷对兄禅。
雨断芜城路,虹分建邺天。
赴斋随野鹤,迎水上渔船。
终拟归何处,三湘思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