霏霏三日雨,蔼蔼一园青。

雾泽含元气,风花过洞庭。

地偏寒浩荡,春半客竛竮。

多少人间事,天涯醉又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连绵三天的细雨,满园一片青翠。
雾气与水汽中蕴含着天地元气,花朵随风飘过洞庭湖。
地处偏远之地,春意浩渺,我这个旅人孤独漫步。
人间的诸多事,我在遥远的地方醉了又醒。

注释

霏霏:形容雨点细小而连绵不断。
蔼蔼:形容草木茂盛或烟霭浓厚。
元气:指天地间的原始生命力或宇宙的根本力量。
洞庭:中国古代的大湖,这里指代广阔的水域。
地偏:地理位置偏远。
浩荡:广阔无垠,形容春意浓厚。
竛竮:形容一个人孤独、独自一人。
人间事:指世间的各种事情。
天涯:指遥远的地方,人生旅途的尽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雨》,通过对连绵细雨和满园青翠的描绘,展现出春天的气息和诗人的情感世界。首句“霏霏三日雨”形象地刻画了雨势的连绵不断,而“蔼蔼一园青”则写出雨后植物生机勃勃的景象。颔联“雾泽含元气,风花过洞庭”进一步渲染了湿润的环境,暗示着大自然的活力与宁静。

颈联“地偏寒浩荡,春半客竛竮”中,“地偏”表达了诗人身处偏远之地的感受,而“春半客竛竮”则寓含了诗人在春天半程时的孤独和漂泊之感。尾联“多少人间事,天涯醉又醒”则借酒表达人生的感慨,流露出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思考,以及在醉醒之间对人生无常的领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的景色,同时也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受,展现了宋诗的婉约与哲思。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忽忽忘年老,悠悠负日长。

小诗妨学道,微雨好烧香。

檐鹊移时立,庭梧满意凉。

此身南复北,彷佛是它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雨中

北客霜侵鬓,南州雨送年。

未闻兵革定,从使岁时迁。

古泽生春霭,高空落暮鸢。

山川含万古,郁郁在樽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