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词以哀婉之调,悼念显仁皇后,表达了对她的深切怀念与崇敬之情。首句“仗去慈宁殿”,描绘了皇后去世后仪仗从慈宁殿撤出的场景,暗示了皇后的逝世。接着“神归永祐宫”一句,表明皇后灵魂已归于永祐宫,寄托了人们对皇后灵魂安息的祝愿。
“问安迷辇道,洒泣恸宸衷”两句,通过描述人们在皇后灵前的哀悼情景,表现了宫廷内外对皇后的深切哀思。其中,“问安”指询问皇后安好,这里用来形容对皇后的怀念;“迷”字则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哀痛中迷失方向的状态;“洒泣”和“恸”则直接表达了人们的悲痛之情。
“水逝长江月,天号宰木风”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渲染哀伤氛围。长江边的月亮缓缓移动,象征时间的流逝,而“宰木”(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树木)在风中摇曳,似乎也在为皇后哭泣。这两句将自然界的静默与人的哀痛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最后,“平生尚慈俭,流泽到无穷”两句,是对皇后一生品德的赞颂。皇后生前崇尚节俭,心怀慈悲,这种美德如同流水一般,不断滋润着人心,影响深远,直到永远。这不仅是对皇后个人品质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她精神遗产的肯定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通过对皇后逝世后一系列哀悼场景的描绘,以及对其生前美德的颂扬,既表达了对皇后的深切哀悼,也展现了其高尚人格对后世的影响,是一首情感真挚、寓意深远的悼念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