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五伯吟

刻意尊名名愈亏,人人奔命不胜疲。

生灵剑戟林中活,公道货财心里归。

虽则饩羊能爱礼,奈何鸣凤未来仪。

东周五百馀年内,叹息唯闻一仲尼。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过分追求名声反而会受损,每个人都在拼命中疲惫不堪。
在刀光剑影的世界里,生命艰难求存,公正的财物却只在心中向往。
虽然赠送薄礼也能体现礼仪,但缺少像凤凰那样高贵的象征。
自东周以来的几百年间,只有孔子的教诲让人叹息不已。

注释

刻意:过分追求。
尊名:名声。
亏:受损。
奔命:拼命。
生灵:生命。
剑戟林:刀光剑影的世界。
货财:财物。
心里归:向往心中。
饩羊:薄礼。
爱礼:体现礼仪。
鸣凤:凤凰的象征。
未来仪:高贵的象征。
东周:历史时期。
五百馀年:几百年的岁月。
一仲尼:孔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所作的《观五伯吟》,通过对春秋五霸时期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公正与道德的追求。首句“刻意尊名名愈亏”揭示了过分追求名声可能导致名誉受损的道理,暗示了世事的复杂性。接着,“人人奔命不胜疲”描绘出人们为了生存和权力疲于奔命的场景,反映出社会竞争的激烈。

“生灵剑戟林中活”形象地比喻人们在残酷现实中挣扎求存,而“公道货财心里归”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公正无私的理想,希望财富和权力的分配能以公道为准则。然而,“虽则饩羊能爱礼,奈何鸣凤未来仪”一句,用“饩羊”象征表面的礼节,而“鸣凤”则代表真正的贤德之人,暗示了现实中缺乏真正遵循道德的领导者。

最后,“东周五百馀年内,叹息唯闻一仲尼”总结了整个时代,感叹春秋战国数百年的纷争中,只有孔子(仲尼)的儒家思想和道德教诲尚能让人感到一丝慰藉。这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邵雍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虑。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观五帝吟

进退肯将天下让,著何言语状雍容。

衣裳垂处威仪盛,玉帛脩时意思恭。

物物尽能循至理,人人自愿立殊功。

当时何故得如此,只被声明类日中。

形式: 七言律诗

观天

千里南山对华山,二山中有修□□。

□时禾黍交搔□,□静禽鱼相与闲。

好景尽□□扬外,虚名不显落□□。

□□□语无心旨,自谓羲皇正却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观陈希夷先生真及墨迹(其三)

希夷真可观,希夷墨可传。

希夷心一片,不可得而言。

形式: 古风

观陈希夷先生真及墨迹(其二)

及见希夷迹,又见希夷真。

始知今与古,天下长有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