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广州城南楼诗

秋城韵晚笛,危榭引清风。

远气疑埋剑,惊禽似避弓。

海树一边出,山云四面通。

野火初烟细,新月半轮空。

塞外离群客,颜鬓早如蓬。

徒怀建邺水,复想洛阳宫。

不及孤飞雁,独在上林中。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秋日城中晚笛声悠扬,高亭上清风徐徐引凉爽。
远方雾气笼罩似藏剑光,受惊飞鸟逃避犹如避箭忙。
海边树木一侧生长显特异,四周山间云雾缭绕通达广。
野外火起初时烟轻细长,新月半轮高悬天空清朗。
边塞之外孤独离群的旅客,面容鬓发早已如蓬草苍苍。
心中徒然怀念建邺江水荡漾,又想望洛阳宫殿昔日辉煌。
比不上那孤雁独自飞翔,自在徜徉在皇家园林中央。

注释

秋城:秋天的城池。
韵晚笛:晚间笛声悠扬,富有韵律。
危榭:高高的亭台楼阁。
引清风:引来清凉的微风。
远气:远处的雾气或景象。
疑埋剑:仿佛地下埋藏着宝剑,形容地气森然。
惊禽:受惊吓的鸟儿。
避弓:像要躲避弓箭一样飞走。
海树:海边的树木。
一边出:从一侧突出,显得独特。
山云:山间的云雾。
四面通:四处弥漫,畅通无阻。
野火:野外的火,可能指野炊或自然火灾。
初烟细:起初的烟雾很细小。
新月:月亮的亏缺状态,这里指半圆形的月亮。
半轮空:半轮明月悬于空中。
塞外:边疆地区,远离中原。
离群客:离开群体,孤单的旅人。
颜鬓:面貌和两鬓的头发。
早如蓬:形容人因愁苦而头发散乱,像蓬草一样。
徒怀:空有怀念之情。
建邺水:建邺的水,代指故国或故乡的景物。
复想:又想念。
洛阳宫:洛阳的宫殿,代表过去的繁华。
不及:比不上。
孤飞雁:独自飞翔的大雁。
独在:独自处于。
上林中:皇家园林之中,象征安逸之地。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秋日里,诗人登上广州城南楼所见之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秋城韵晚笛”以乐曲的余音来渲染出秋天的意境,"危榭引清风"则描绘了高处的楼阁随着秋风摇曳,给人一种飘逸脱俗之感。接下来,“远气疑埋剑,惊禽似避弓”通过对远方气息和惊飞鸟兽的比喻,表达了一种隐约的忧虑和警觉。

“海树一边出,山云四面通”则描绘了广州城南楼所见到的海与山相连的壮丽景象。"野火初烟细,新月半轮空"是对秋日景色的进一步刻画,表现了一个宁静而略带萧瑟的夜晚。

在“塞外离群客,颜鬓早如蓬”一句中,诗人以自己的处境自比,表达了一种游子怀乡、孤独凄凉的情感。"徒怀建邺水,复想洛阳宫"则透露了诗人的深厚乡愁和对历史沧桑的追忆。

最后,“不及孤飞雁,独在上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寂寞孤独的情感,仿佛在自然界中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04)

江总(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 字:总持
  • 生卒年:519~594

相关古诗词

秋日新宠美人应令诗

后宫唯闻莫琼树,绝世复有宋容华。

皆自争名进女弟,定觉双飞胜荡家。

愿并迎春比翼燕,常作照日同心花。

闻道艳歌时易调,忖许新恩那久要。

翠眉未画自生愁,玉脸含啼还似笑。

角枕千娇荐芬香,若使琴心一曲奏。

幽兰度曲不可终,阳台梦里自应通。

秋树相思一枝绿,为插贱妾两鬟中。

形式: 古风

闺怨篇(其二)

蜘蛛作丝满帐中,芳草结叶当行路。

红脸脉脉一生啼,黄鸟飞飞有时度。

故人虽故昔经新,新人虽新复应故。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闺怨篇(其一)

寂寂青楼大道边,纷纷白雪绮窗前。

池上鸳鸯不独自,帐中苏合还空然。

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辽西水冻春应少,蓟北鸿来路几千。

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借刘太常说文诗

刘棻慕子云,许慎询景伯。

硕学该虫篆,奇文秀鸟迹。

曰余徒下帷,待问垂重席。

不诣王充市,聊投班玩籍。

三写偏钻研,六书多补益。

幽居服药饵,山宇生虚白。

留连嗣芳杜,旷荡依泉石。

夫君爱满堂,愿言驰下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