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训导

仲秋百卉腓,旅雁思南翮。

凉风吹客衣,嗟君事行役。

三调不徙官,依然在儒籍。

皇朝重文教,此任故精择。

诸生得造就,疑义资剖析。

入室与升堂,煌煌尽圭璧。

冷热固人情,于君自无斁。

浩歌菁莪篇,芳尘满瑶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仲秋时节,百花凋零,旅雁南飞的景象,寓含着对友人即将离别前往南方的感慨。诗中以“凉风吹客衣”一句,既点明了季节,也暗示了友人旅途的艰辛。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友人长期为官不迁,仍坚守儒籍的敬佩之情。

后半部分,诗人赞扬了当朝重视文教,选拔官员时注重其文学素养和教育能力。并提到,通过这样的选拔,众多学子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疑难问题得以解答。诗人认为,无论是冷遇还是荣华,都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最后,诗人以“浩歌菁莪篇,芳尘满瑶席”结束,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其未来事业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国家文教政策的肯定和赞美,展现了明代士人对于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送鲁举人廷瞻廷对

秋风动地起,原野忽萧条。

之子远行游,心旌自摇摇。

中夜视明星,鸣鸡正嘐嘐。

晨兴戒徙御,四牡一何骄。

倾城此送别,张席俯西郊。

杳杳即长路,依依谢故交。

故交从此别,执手未能发。

向夕起重云,白日光明灭。

维兹大廷对,尽言斯效节。

效节自吾分,过此非所缺。

不闻刘去华,没世名愈烈。

努力景前修,徽音慰薄劣。

形式: 古风

访沈启南中道相遇既示斐章且形绘事赋答

病起言出游,行行入吴苑。

怀我同心人,去此苦不远。

安能待折麻,始为情可展。

榜舟溯川流,疾进犹言缓。

天寒鸿雁哀,水落湾埼浅。

顾望念何深,独行畏日晚。

日晚将何之,风悲雨凄凄。

君子枉前途,引领见容仪。

精神亮相契,遇此如有期。

何必造门屏,然后尽中怀。

君行当入城,余亦从此归。

方舟且容与,未忍言别离。

别离怅悠悠,于焉聊写忧。

暝投兰若中,宴衎叙绸缪。

起坐临前除,弹琴和清谣。

重阴翳明月,寒风振山邱。

慷慨令心悲,欲罢不能休。

沉吟出门去,鸡鸣忽嘐嘐。

形式: 古风

蓬壶道人

登高望瀛海,弱水何茫茫。

巨鳌戴三山,屹立水中央。

金银为宫阙,玉树森成行。

微风振其柯,泠然奏琳琅。中有遗世士,餐霞仍?阳。

飞龙为我驾,琼糜为我粻。

容颜若婴孩,不老凋三光。

悲哉世间人,年命如朝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遗橘吴铁峰

中园有佳橘,结实何累累。

经霜不尽采,时为穷岁资。

念此难独有,一朝遗所思。

所思亮不乏,聊用致我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