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馀。
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茆舍入深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法常的作品,名为《答盐官齐安国师见招(其一)》。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悟和内心世界的独特建构。
“一池荷叶衣无尽”,这里的“一池”指的是一个池塘,而“荷叶衣无尽”则生动地描绘了池中荷叶繁茂、如同无边界的衣衫,给人一种丰富而又自然的美感。荷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高洁脱俗,这里或许也寓含诗人对精神境界的一种追求。
“数树松花食有馀”,“数树”意味着不止一棵的树,而“松花”在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松针和松子的组合。诗人通过“食有馀”表达了自然赋予的丰饶与满足,松花可以作为食物,既蕴含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也反映出一种简朴自足的人生态度。
接着,“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茆舍入深居”,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尽管“刚被世人知住处”意味着他的隐居之所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但他却选择了再次“移茆舍入深居”,即将自己的住所搬迁到更加偏远幽深的地方。这不仅体现出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也显示了其对内心世界深度追求的坚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省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生活理念。
不详
同气连枝本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万里归乡路,随缘不算程。
寻山百衲弊,过海一杯轻。
夜宿依云色,晨斋就水声。
何年持贝叶,却到汉家城。
越人僧体古,清虑洗尘劳。
一国诗名远,多生律行高。
见山援葛藟,避世著方袍。
早晚云门去,侬应逐尔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