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无著禅师归新罗

万里归乡路,随缘不算程。

寻山百衲弊,过海一杯轻。

夜宿依云色,晨斋就水声。

何年持贝叶,却到汉家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踏上万里归乡之路,随遇而安无需刻意规划行程。
翻山越岭穿着破旧百衲衣,渡海如饮一杯清水般轻松。
夜晚住宿时,依靠着云彩变幻的色彩,早晨则在水声中进行斋戒。
不知何时能手持贝叶经书,再次回到汉家的城池。

注释

万里:形容距离极远。
归乡:返回故乡。
随缘:顺其自然,不强求。
程:路程。
寻山:翻山越岭。
百衲弊:破旧的百衲衣,指简朴的衣物。
过海:渡海。
轻:轻松。
夜宿:夜晚住宿。
依:依靠。
云色:云彩的颜色。
晨斋:早晨的斋戒。
何年:何时。
持贝叶:手持贝叶经书,古代佛教徒常用贝多树叶书写经文。
汉家城:汉家的城池,这里可能指代中原地区。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归国的旅途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其超然于世、随遇而安的心境。首句"万里归乡路,随缘不算程",表明行者心无挂碍,对长途跋涉视若轻烟,不计较远近,只随顺自然之道而行。

次句"寻山百衲弊,过海一杯轻"则透露出僧人对于物质的淡泊态度,即使是破旧的衣衫,也能在探求禅理时无所羁绊,连跨越大海也只需一杯水以资助行。这里"百衲弊"指的是补过多次而成百孔的衣服,而"一杯轻"则象征着精神上的超脱。

三句"夜宿依云色,晨斋就水声"展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形。夜晚依偎于云端休息,清晨便伴随着潺潺的水声进行早课,这种生活状态既体现了其淡泊明志,也反映出对宇宙万物本性之悟。

末句"何年持贝叶,却到汉家城"表达了一种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归乡的渴望。"持贝叶"可能指的是僧人手持经卷或是用作纪念的贝壳,而"汉家城"则隐喻着一个遥远的地方,或者是指向心灵的归宿之地。这句诗既包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蕴含了一种深藏不露的情愫。

整首诗通过行者与自然景物的互动,展现了禅师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路历程,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或精神家园的向往之情。

收录诗词(5)

法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清江上人

越人僧体古,清虑洗尘劳。

一国诗名远,多生律行高。

见山援葛藟,避世著方袍。

早晚云门去,侬应逐尔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寄钱郎中

闭门深树里,闲足鸟来过。

五马不复贵,一僧谁奈何。

药苗家自有,香饭乞时多。

寄语婵娟客,将心向薜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歌行一首

古人重义不重金,曲高和寡勿知音。

今时志士还如此,语默动用迹难寻。

所嗟世上歧路者,终日崎岖狂用心。

平坦旃檀不肯收,要须登险访椿林。

穷子舍父远逃逝,却于本舍绝知音。

贫女宅中无价宝,却将秤卖他人金。

心无相,用还深,无常境界不能侵。

运用能随高与下,灵光且不是浮沉。

无相无心能运曜,应声应色随方照。

虽在方而不在方,任运高低总能妙。

亦无头,复无尾,灵光运运从何起?

只今起者便是心,心用明时更何你。

不居方,无处觅,运用无踪复无迹。

识取如今明觅人,终朝莫慢别求的。

勤心学,近丛林,莫将病眼认花针。

说教本穷无相理,广读元来不识心。

了取心,识取境,了心识境禅河净。

但能了境便识心,万法都如闼婆影。

劝且学,莫为师,不用登高向下窥。

平源不用金刚钻,剑刃之中错下锥。

向前来,莫人我,山僧有曲无人和。

了空无相即法师,不用绫罗将作幡。

可中了,大希奇,大人幽邃不思议。

自家坏却真宝藏,终日从人乞布衣。

取境界,妄情生,只如水面一波成。

但能当境无情计,还同水面本地平。

应大躯,应小躯,运用只随如意珠。

被毛戴角形虽异,能应之心体不殊。

应眼时,若千日,万像不能逃影质。

凡夫只是未曾观,那得自轻而退屈。

应耳时,若幽谷,大小音声无不足。

什方钟鼓一时鸣,灵光运运常相续。

应意时,绝分别,照烛森罗长不歇。

透过山河石壁间,要且照时常寂灭。

境自虚,不须畏,终朝照烛无形对。

设使任持浮幻身,运用都无舌身意。

形式: 古风

别卢纶

故交君独在,又欲与君离。

我有新秋泪,非关宋玉悲。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