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

无声之乐闻四方,纯德孔明即就将。

哀乐相生不可见,衾裘非燠箑非凉。

秋毫莫大泰山小,殇子上寿彭祖夭。

入门金作示吾情,于卫磬声今不了。

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胡为自古学者恁莫晓。

二十年来寝多晓,是殆天欲亨吾道。

屈指何止数十人,知及仁守或可保。

曲礼三千不可思,至哉忠信与孝慈。

水哉水哉也大奇,孔圣无语孟不知。

形式: 古风

翻译

无声的音乐传遍四方,品德高尚的孔明即将启程。
悲喜相生难以察觉,衣被不冷也不热。
微小如秋毫比泰山还大,短命的孩子也能享高寿。
入门处黄金象征我的心意,卫国的磬声如今仍未了结。
四季风雨霜露都是教导,为何自古学者对此不解。
二十年来我夜夜醒悟,或许是天意要助我通达大道。
屈指数数超过数十人,知晓仁义者或许能保平安。
《曲礼》三千条深奥难思,忠诚、信义和孝慈是多么伟大。
水啊水啊,多么奇妙,孔子无言,孟子也无法言尽。

注释

无声:没有声音。
四方:各个方向。
孔明:诸葛亮。
就将:即将。
哀乐:悲伤与快乐。
可见:能看见。
衾裘:厚衣服。
非燠:不热。
非凉:不冷。
秋毫:极小的事物。
泰山:大山。
殇子:早逝的孩子。
上寿:长寿。
入门:入门处。
金作:以金为象征。
磬声:古代乐器的声音。
不了:未完。
春秋:四季。
学者:求学的人。
殆:大概。
亨:通达。
屈指:扳着手指计算。
数十人:几十人。
知:知道。
仁守:坚守仁德。
曲礼:古代礼仪书。
水哉:水啊。
大奇:非常奇妙。
孔圣:孔子。
孟不知:孟子也无法理解。

鉴赏

这首诗名为《偶书》,出自宋代文学家杨简之手。这是一首借用儒家经典与哲学思想,抒发个人情感和对人生智慧的探索的诗篇。全诗围绕“无声之乐”这一核心概念展开,通过对比和反思,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德行、时间流逝以及个人境遇的深刻感悟。

首句“无声之乐闻四方”,意在表达一种超越言语的普遍快乐,它不仅是听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体验。紧接着,“纯德孔明即就将”则是借用孔子的形象,强调这种快乐来源于心灵的纯净和道德的修养。

接下来的“哀乐相生不可见,衾裘非燠箑非凉”,通过对比哀伤与欢乐的情感交织,以及衣物的温暖与寒冷之间的微妙关系,探讨了人生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不可预测性。

在“秋毫莫大泰山小”一句中,诗人以泰山之小比喻生命的短暂,通过对比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类寿命的有限,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随后的“殇子上寿彭祖夭”则是借用古代传说中的长寿者彭祖,以及早夭之人殇子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生死的不确定性。

中间部分的“入门金作示吾情,于卫磬声今不了”表达了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现在无法重来的无奈。接着,“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则是通过自然界四季变化,以及天气的多变性,来比喻人生的教育意义。

“胡为自古学者恁莫晓”表达了诗人对于历代学者未能彻底理解生命真谛的困惑与感慨。紧接着,“二十年来寝多晓,是殆天欲亨吾道”则是诗人反思自己过去二十年的生活,认为可能是上天在考验自己的道路。

末尾的“屈指何止数十人,知及仁守或可保”表达了对世间能理解并坚守仁德之人的渴望,希望能够找到那少数能够真正领悟生命真谛的人。而“曲礼三千不可思,至哉忠信与孝慈”则是借用《易经》中“曲礼”的概念,以及儒家重视的忠信和孝慈等德行,表达了对道德修养之深邃难以言说的赞叹。

最后,“水哉水哉也大奇,孔圣无语孟不知”通过水的流动无穷,以及孔子与孟子的智慧都无法完全领悟其奥秘,来形象地描绘了生命和宇宙之谜的深不可测。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儒家文化的深厚理解,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于个人命运、德行修养以及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36)

杨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偶成

中堂此景亦不恶,叠嶂穷林张翠幄。

有时云气间出没,谁能绘画得此乐。

诗人如麻笔如椽,拟待索纸莫莫莫。

孔子明目尚不见,枉费精神去摸索。

形式: 古风

偶成(其三)

桃红柳绿簇春华,燕语莺啼尽日佳。

谁信声声沂水咏,又知处处杏坛家。

形式: 七言绝句

偶作(其二十)

当敬不敬谓之悖,当正不正谓之谀。

是中适莫俱难著,意态微生已觉疏。

形式: 七言绝句

偶作(其十九)

矧复赘无极,哀哉可太息。

何不观古圣,一一已默识。

胡为复作图,交扰而曲屈。

是孰知五行,五行皆妙质。

不可离合论,浑浑体自一。

安得孔子生,邪说俱荡涤。

哀哉复哀哉,太息复太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