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衔山图

西来一水浮襄汉,上有群峰截杳冥。

层构回临沙渚白,乱帆斜映石林青。

地雄缥缈连嶓冢,天险微茫带洞庭。

咫尺风烟应万里,无因一上岘山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汉江衔山图》描绘了汉江与群峰相接的壮丽景象。开篇“西来一水浮襄汉”,以“浮”字生动地展现了汉江如一条蜿蜒的长龙,自西而来,横贯襄阳与汉水交汇的广阔场景。接着“上有群峰截杳冥”,将视线转向天空,群峰耸立,直插云霄,与江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层构回临沙渚白,乱帆斜映石林青”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江面与山峦的和谐共生。江面上船只穿梭,帆影交错,与远处青翠的石林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这里运用了“层构”、“回临”、“乱帆”、“斜映”等词语,不仅描绘了景物的形态,也赋予了画面以动感和层次感。

“地雄缥缈连嶓冢,天险微茫带洞庭”则将视角拉高,从地面延伸至天空,再连接到更远的嶓冢山脉和洞庭湖,展现了汉江流域广阔而深远的地貌特征。嶓冢山脉与洞庭湖作为背景,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也暗示了汉江在地理上的重要地位和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最后,“咫尺风烟应万里,无因一上岘山亭”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感慨以及对无法亲临岘山亭的遗憾。岘山亭可能位于汉江附近,是观赏汉江与群山美景的理想之地。诗人通过这一句,不仅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让人感受到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汉江与群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和情感寄托,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于远方与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精神。

收录诗词(300)

傅若金(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汝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 籍贯: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
  • 生卒年:1303—1342

相关古诗词

题书船入蜀图送黄尚质赴夔州蒙古教授

楚客之官汎蜀船,画图盈尺见山川。

九江树色潇湘外,三峡猿声滟滪前。

方译渐通巴俗语,国书新绝汉人传。

岂无好事能携酒,问字时时集讲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姚子微

双阙除书下玉阶,三湘回棹拂珠厓。

天垂铜柱南低海,地入金陵北近淮。

江国雁来秋肃肃,驿楼鸡动晓喈喈。

大家定有东征赋,鲑菜随船慰老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和余太守对雪见怀

江雪寒连驿树遥,鹤裘清坐听萧萧。

中天月避光芒出,南国云含瘴疠消。

因忆玉田春种石,乍疑银汉夕通桥。

使君辛苦迎骢马,也念幽居客阒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归舟阻风

洞庭十日风势号,沙头客舟如系匏。

沅湘九道白波立,衡霍千峰玄雾交。

神龙欲蛰无定窟,黄鹄将归愁故巢。

咫尺城楼不得上,何因一望楚江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