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楚客之官汎蜀船,画图盈尺见山川。
九江树色潇湘外,三峡猿声滟滪前。
方译渐通巴俗语,国书新绝汉人传。
岂无好事能携酒,问字时时集讲筵。
此诗描绘了一位楚地官员乘船前往蜀地的场景,通过一幅盈尺的画卷,展现了沿途壮丽的山川景色。诗人巧妙地将九江与潇湘、三峡与滟滪等地理特征融入其中,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九江树色潇湘外”,描绘了长江九段的树木在远方的潇湘之地延伸,展现出广阔而深远的景象。“三峡猿声滟滪前”,则以三峡的雄奇和滟滪堆的险峻,衬托出旅途的艰难与壮阔。
“方译渐通巴俗语”,表达了诗人对当地语言文化的逐渐理解和适应。“国书新绝汉人传”,则暗示了知识的传播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对汉文化传承的重视。
最后,“岂无好事能携酒,问字时时集讲筵”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表达了对学问交流的渴望,以及在旅途中寻求精神慰藉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文交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不详
一字汝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双阙除书下玉阶,三湘回棹拂珠厓。
天垂铜柱南低海,地入金陵北近淮。
江国雁来秋肃肃,驿楼鸡动晓喈喈。
大家定有东征赋,鲑菜随船慰老怀。
江雪寒连驿树遥,鹤裘清坐听萧萧。
中天月避光芒出,南国云含瘴疠消。
因忆玉田春种石,乍疑银汉夕通桥。
使君辛苦迎骢马,也念幽居客阒寥。
洞庭十日风势号,沙头客舟如系匏。
沅湘九道白波立,衡霍千峰玄雾交。
神龙欲蛰无定窟,黄鹄将归愁故巢。
咫尺城楼不得上,何因一望楚江郊。
相师之山云杳冥,千崖万壑倚空青。
上方雷雨藏天井,南极风烟落洞庭。
溪客去迷花蔼蔼,野人居爱竹泠泠。
何时遂买登山屐,乘兴还来叩石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