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云门仍次前韵得八首(其六)

潇潇琼玉数千竿,寄隐西窗半榻寒。

捞月渐看水底彻,望梅徒惜齿根酸。

谁能定脚当严夜,自笑空门度宰官。

一点摩尼最端的,犹烦喻烛转加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时的内心感受与思考。首句“潇潇琼玉数千竿”,以“琼玉”形容竹子的洁白与高洁,通过“数千竿”展现出竹林的辽阔与壮观,营造出一种清冷而脱俗的氛围。接着,“寄隐西窗半榻寒”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私密的空间,暗示诗人选择在西窗下静坐,寻求内心的宁静与避世之感。

“捞月渐看水底彻,望梅徒惜齿根酸”两句,运用了“捞月”和“望梅止渴”的典故,前者比喻对不可及事物的追求,后者则表达了一种空虚的渴望。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揭示了诗人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所产生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现实无法满足这种向往的无奈与痛苦。

“谁能定脚当严夜,自笑空门度宰官”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自我反思与幽默。在“严夜”中寻找立足之地,既是对外界环境的隐喻,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探索。而“空门度宰官”则可能暗含了对世俗权力与地位的讽刺,以及对自身角色定位的思考。

最后,“一点摩尼最端的,犹烦喻烛转加盘”两句,以“摩尼”(佛教中的宝珠)象征内心的光明与智慧,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与智慧的追求。同时,通过“喻烛”与“加盘”的形象,再次强调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理解,以及对生活态度的调整与提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思考与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精神。

收录诗词(111)

刘宗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上云门仍次前韵得八首(其七)

雨色霏微碧润苔,溪桥清兴坐悠哉。

野人何事掩关去,山鸟不啼排案来。

满地风光还自认,当门荆棘为谁栽。

莫教衣絮行多碍,打破虚空證一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再上云门仍次前韵得八首(其八)

我来几度叩禅扉,击竹拈花老衲衣。

执著两边都是病,悟馀一法竟何归。

略圈圆相形容似,才点些儿面目肥。

不信道州先说破,劳劳此地觅皈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题广孝别室得凫字

泽畔行吟起宿凫,旅情嘹唳带僧孤。

不辞累月留方丈,那惜浮生过辘轳。

小径暗荒筠作杖,新巢先落燕将雏。

繁华莫问前朝事,止许西来度一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寿章雁峰舅

五月南风江荔薰,江皋有客傍清芬。

形容老得披裘似,矍铄朝看抱瓮勤。

此日白衣堪送酒,何方青鸟又停云。

百年重许登山屐,取次追陪兴不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