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老病不能求药饵,朝昏祗是但焚烧。
不知谁为收灰骨,垒石栽松傍寺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多病的老人,无法再寻求药物治疗,只能在每个昏暗的清晨,通过焚烧东西来度过时光。诗中透露出一种无助与沧桑的情感,也隐含着对生命终结后身后事的思考——不知是谁会收集他的骨灰,将其安置于寺院附近,以石头和松树为伴。全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淡然面对生死的哲学。
通过这种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面对死亡时的孤独与无奈。在这里,老人焚烧物品的行为,不仅是身体上的无力,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哀伤。同时,这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待老年人的态度,或许是忽视,或许是无法提供足够的关怀和支持。
诗中的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如寺院、石头、松树等,将老人孤独无援的情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深远的哲思。这样的艺术处理,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更赋予了诗歌以深刻的人生况味。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
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
七丝湘水秋深夜,五字河桥日暮时。
借问秘书郎此意,静弹高咏有谁知。
时事懒言多忌讳,野吟无主若纵横。
君看三百篇章首,何处分明著姓名。
青泉碧树夏风凉,紫蕨红粳午爨香。
应笑晨持一盂苦,腥膻市里叫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