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其四)

太古号无事,其人如鹿麋。

块然具中和,焉用礼乐为。

三皇不同轨,五帝亦异治。

练弦与明水,汲汲挽其漓。

哇淫起郑卫,绵蕞纷秦仪。

聋盲世耳目,真朴无复遗。

大运暂衰歇,至理岂盈亏。

雁行与鱼跃,谁用此道推。

所以横渠翁,千古有馀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感秋(其四)》由明代诗人林鸿所作,通过深邃的思考与丰富的历史对比,表达了对古代社会和谐状态的怀念以及对后世道德沦丧的感慨。

首句“太古号无事,其人如鹿麋”描绘了远古时期人们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状态,如同鹿麋般自由自在,没有纷扰与争斗。接着,“块然具中和,焉用礼乐为”进一步强调了那时社会的和谐与自然秩序,无需借助外在的礼乐制度来维持。

随后,诗人通过“三皇不同轨,五帝亦异治”指出从远古到上古,社会治理方式虽有变化,但都遵循着各自的和谐之道。然而,“练弦与明水,汲汲挽其漓”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逐渐走向复杂与混乱,各种繁琐的仪式与制度应运而生,试图维持秩序。

“哇淫起郑卫,绵蕞纷秦仪”则直接批评了后世道德的败坏,郑卫之音与秦朝繁复的礼仪象征着社会风气的堕落与虚伪。诗人感叹“聋盲世耳目,真朴无复遗”,指出现代社会的人们已经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真善美的价值观念被遗忘。

最后,“大运暂衰歇,至理岂盈亏”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理解,认为虽然社会经历了兴衰更替,但至理长存,不应因一时的衰败而否定其永恒的价值。诗人以“雁行与鱼跃,谁用此道推”比喻,说明事物发展自有其规律,无需人为强加。

“所以横渠翁,千古有馀悲”则点明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与对当今社会现状的深深忧虑,表达了对恢复古人中和之道的渴望与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批判,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554)

林鸿(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秋(其五)

姬辙既东驭,群雄踰其防。

夷气炽六合,阳精黯无光。

壮哉东海君,歘起垂衣裳。

霸图虽烨烨,王道终茫茫。

麟经托南面,笔削严秋霜。

至今千载下,共戴君为纲。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感秋(其七)

秋气悲万物,揽衣坐中庭。

仰视明月光,俯闻候虫鸣。

人生会有涯,欢乐当及时。

荣期但长叹,墨子徒自悲。

驱马被纨绮,雕盘割鲜肥。

酒酣论意气,中心贵相知。

终当委运去,得饮无复疑。

形式: 古风

感秋(其八)

至人不凝物,逍遥可延年。

贪者乃徇名,冠盖卧丘樊。

怀璧雠匹夫,深藏贵若渊。

邦家覆佞口,仲尼欲无言。

始终互相竭,盈亏每旋沿。

默观一元运,至理犹张弦。

形式: 古风

感秋(其九)

威凤志八表,鸷鸟思远击。

志士徇苦节,秉心犹铁石。

黔谷恤齐饥,饿者嗟辍食。

朝歌墨回车,胜母曾不入。

悲哉表旌日,行矣申屠狄。

世无成子高,畴能掩真迹。

形式: 古风